(上接第一版)
想到李健曾经的许诺,都快离开了一个也没有兑现时,张玉洁不由得苦笑一声,带着对美好心愿的向往,不知什么时候她沉沉睡去。
“看到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学国语,很温暖”
睡眠问题虽然一直困扰着张玉洁,但更让夫妇俩操心的还是在这里教学的不易。
李健带红星四场第一学校八(1)、八(2)两个班的数学课,张玉洁带这两个班的国语课,还有品德、安全与健康课。其中,八(1)班有1/3的学生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国语难学,数学更难学。
这里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填鸭式“喂饭”。机械的灌输让学生养成了惰性,不愿意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常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你们夫妇俩代表的是我们整个信阳,一定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新疆,让这些理念和方法在新疆落地生根。”想起离开信阳的时候,信阳市有关领导再三嘱咐的话语,李健反思自己,并和教国语的爱人交流。为让每个学生都融入他们的课堂,夫妇俩得出一致结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找到问题症结的夫妇俩,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认真学国语,课后把部分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学习、谈理想、谈生活。他们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朋友,然后让学生们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会合作交流,养成探究学问的习惯。
有一次下课时,这学期开始用心听课、作业也不太拖拉的代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挽着张玉洁的手,亲切地叫了声:“妈妈!”那一刻,张玉洁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一边抹泪一边抱着代鑫的肩膀说:“你要是个小猫小狗,我就把你带回家养着,再也不让你成为无人监管的孩子。”
用了近一个学期时间,很多学生尤其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看到这一变化,听到他们的心声,夫妇俩心生暖意。看到学生的进步,一切的付出,夫妇俩都觉得“值了”。
“这辈子让我们夫妇赶上援疆,特光荣”
季节轮转,总有过起风的晨,也有绚丽的黄昏,一路走来,让人驻足的,是温暖。
6月14日,星期五,张玉洁为学生上了“依依惜别”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给老师写留言。班长何杰说:“老师,您就像戈壁滩上的一棵白杨,为戈壁滩增添一抹新绿。你美丽、善良、有爱心,成为激励我们健康成长的动力。谢谢您一年来为我们班的辛勤付出!”调皮学生王琰说:“老师,您的眼神是我用心听课的无声语言,你的教鞭是鞭策我努力的指挥棒。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母亲’。”代鑫说:“老师,我曾让您头痛,也曾让您担忧,但我会让您骄傲的!然而,我更想变成一只小猫或小狗,让您带走!”
课下学生问:“老师,我们很舍不得您走,您什么时候再来新疆看我们呀?”张玉洁很真诚地告诉学生:“如果你们将来考上我们河南的郑州大学,我到郑州去看你们;如果报考我们的信阳师范学院,我就让你们到我家去。当然,有机会我还会再回来看你们的!”
离开,是不舍,是思念,更是懂得。援疆,打破了夫妇俩原本安宁的生活,让两人经历了与众不同的一段人生,哈密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我们本是淮河岸边的两棵无名小草,能有机会为戈壁滩添绿,让信阳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管理方式在2600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落地、生根、开花,我们真的很开心。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那句‘谢谢您,老师’,让我俩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李健夫妇感慨道。
6月16日晚,夫妇俩散步走到距离学校几公里之外的戈壁滩上,美美地自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张玉洁娇羞地偎依在李健怀中。远处,大漠戈壁,只有少许的几丛骆驼刺,静得让人窒息,偶尔一股旋风卷起一柱黄沙悠悠升空。身后,静静的夕阳披着红霞,散发着恬静、柔和的光辉,带着不舍,准备着迎接新的一天。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尽管没有踏遍新疆的土地,就连哈密境内的景点,夫妇俩也没顾得去一个,但站在岁月的彼岸回望,若干年后,这一段纯粹的援疆教学日子,那些难以入眠的夜晚,都会变成永恒的回忆,终是感动了时光,也感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