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健康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爱心唤醒“掌心宝”——来自市中心医院救治早产儿的报道


□本报记者 李 凯

门外是焦急等待的父母,站满了整个走廊和过道;门内则是紧张忙碌的身影,众多医护人员聚集在这里为出生28天内重症新生儿健康护航,这里就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一个紧张忙碌但充满爱的地方。

穿上消毒隔离衣和消毒鞋,戴上一次性帽子、口罩,跨过三道门这才真正进入了治疗区。

日前,记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看到,几十台暖箱睡满了娇弱的新生儿,周围摆放着各种监护设备和抢救仪器,到处是监护仪器此起彼伏的闪烁灯光和呼吸机的运行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据了解,这些孩子多数是早产儿,有的出生时体重甚至不到1公斤。

“之所以要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既是国家卫健委医疗管理要求,更是为脆弱的小生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治疗环境,杜绝交叉感染。”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闫凤林介绍,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浴巾、诊疗用品、器械、保温箱等物品,都采用一婴一用并进行严格消毒,凡是接触婴儿都要进行洗手消毒,有时一天要洗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救治早产儿的能力标志着当地的围产医学(母胎医学)水平。体重越低治疗难度越大,抢救的体重越低,则说明综合抢救的水平越高。”闫凤林说。

正常新生儿应该是满37周出生,体重在2.5kg以上,而体重在1.0kg以下者,临床称为超低体重儿。该病房50张床位,收治的大部分患儿都是早产儿,而且很多是出生体重1.0kg左右的“袖珍宝宝”。由于孕产妇高龄,有的伴有各种疾病,常常是冒着生命危险怀孕,非常渴望孩子能够存活,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还有一些是“试管婴儿”,孕期母亲经积极保胎治疗仍然难免早产,若不终止妊娠会直接威胁到孕妇的生命安全。

“作为三甲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疑难危重’的孩子,凭着数十年积累的经验,救助早产儿我们是有信心的。”闫凤林说。

“仅有技术还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新生儿,需要更多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更加有‘爱心、耐心、热心、真心、细心、仁心’,我们有一个团结向上、甘于奉献的团队。”闫凤林对记者说。

说起记忆深刻的抢救经历,相信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几天都说不完。今年2月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儿,这名男婴出生时体重只有0.8kg。男婴入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极早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入院后立即给予保暖,机械辅助通,扩容,氨溴索改善呼吸,多巴胺改善循环,维生素K1预防新生儿出血症,氨基酸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该男婴面色紫绀,呻吟吐沫,三凹征阳性,病情非常危重。

新生儿的血管本就难穿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严萍说:“这名男婴静脉营养需要24小时维持,再加上自身发育不良,他全身的血管早已不适合穿刺,为了减轻男婴因穿刺导致的痛苦,保证药物能及时输入体内,我们加班加点为男婴成功穿刺了PICC(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减少了频繁外周静脉的次数,保护了外周血管,减轻了不适和痛苦。有时夜间男婴突发病情,闫主任就立即从家赶来加入救治,等抢救完已是半夜,回家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还得上班。”

严萍介绍,护理人员素质过不过硬,静脉穿刺是检验她们“内功”的一个重要技术标准。为此,医院专门在全院挑选了护理工作中的精兵强将补充到新生儿科,并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培训,解决新生患儿血管细、不好扎的难题,在每天治疗环节中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小宝宝住院时沿用了爸爸的名字, 我们医护人员都疼爱地叫他小震震,无论是谁,每天上班来第一件事和下班临走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来看望一下这个‘掌中宝’。作为管床医生,我会仔细了解宝宝每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每一次特殊的病情变化,希望可以通过这些细微的改变来完善他的治疗方案,增加他生的希望。”管床医生刘中梅对记者说。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专业有效的救治和无微不至的照护中,生命终于向这位宝宝慢慢开启了希望之灯。5天以后,小震震终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了。

“在大大的长颈鹿暖箱里,他小小的身体苏醒过来了,开始有了肢体语言,他时不时地挥舞着小拳头,蹬着小腿,兴奋地展示着生命的活力。我们医护人员笑眯眯地站在暖箱外面,用反复清洗过的双手伸进去轻轻握住他的小手,他有力的回握竟然让我们的医生护士鼻子一酸,热泪盈眶。”刘中梅激动地说。

就这样,小震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病情渐渐好转,逐渐度过了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胆汁淤积关等重要关口,一天一天地长大。

“小震震的呼吸机撤掉了;营养液撤掉了;尝试着经口喂养,余量进行鼻饲;减少声光刺激,在暖箱上罩上遮光帘。随着小震震一天天地好转,每天给他做新生儿抚触,希望通过肢体接触、言语交流促进他健康发育。”严萍说,为了更好地帮助小震震全面恢复,我特意请他的妈妈过来做“袋鼠式”护理,让宝宝以60°的姿势趴在妈妈胸前,静静地聆听妈妈的心跳,并尝试进行母乳喂养,感受妈妈皮肤的温度。还买来了小兔子早教机,放在暖箱旁让小震震听着悦耳的音乐入睡,很好地为小震震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经过78天的治疗,小震震已长成了3.1kg的小小伙儿了。

小震震出院时,重症监护室几乎所有上班人员都去欢送他,看到他康复出院,医护人员甚是欣慰。小震震的父母对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万分感激,给医护人员送了一封感谢信,不停地对他们言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无陪护病房,医护人员就是孩子的守护神,她们要给宝宝们擦澡、换纸尿裤、喂奶、打针、采血,随时做好病情观察,细心聆听着宝宝们发出的异常声,以便及时抢救。她们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在新生儿出生比较集中的时期,她们还要上连班,不能按时吃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经常遇到的事。

就这样在不停地护理治疗、夜里巡视、2小时换一次尿布、3小时喂一次奶、哭吵了抱起来唱儿歌安抚中,一大批未婚女护士过早地承担起了“母亲”的责任。一位90后未婚女护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发表感慨:“自从进了新生儿科,让我这个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美少女,好像长大了许多,给小孩子喂奶、洗澡、唱儿歌样样都会,这是让我以后成为一名‘辣妈’的节奏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