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污染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强调,要坚决端正思想观念、树牢生态优先导向,夯实攻坚责任、加大攻坚力度,坚决扭转当前被动局面,用实际行动、实际成效造福信阳、添彩中原。
思想破冰,攻坚才能突围。处在打攻坚战、翻身仗的关键时刻,我们尤须认清形势、保持定力、标本兼治。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地区水质量、空气质量出现下降;个别地方搞“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这些问题和现象,归根结底还要从思想觉悟、责任担当、工作作风、宗旨意识上找差距,才能把工作抓到点子上。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我们必须要增强抢抓机遇的使命感、跟上形势的紧迫感,树牢正确的大局观、发展观、政绩观、民生观和法纪观,确保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踩准发展鼓点,真正把机遇转化为现实优势、发展胜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同全国、全省一样,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信阳正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双重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把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把信阳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建设生态经济先行区上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下决心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全市上下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着力破解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面源污染等民生之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安全感和生活幸福感。要树牢正确的法纪观,强化法纪意识,真正在环境准入、执法监管、目标考核、问责追责上严起来、硬起来,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折不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牢记使命,奋力前行。只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得力的办法举措,抓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抓出成效、抓出高质量。我们要跟上新时代步伐、顺应新时代要求,以攻坚为契机,树牢生态优先导向,抓排查摸底、抓问题整改、抓工作提升,推动信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向前,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