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野
“医院现在变化太大了,美多了,我们那时候真没办法比呀!”贾桂云老人徜徉在鲜花盛开的医院花园里,眼里充满着幸福,无比感慨。记者见到今年71岁的贾桂云老人时,发现她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比同龄人精神许多。“退休后,我的兴趣爱好多了,例如旅游等。当然,我还是会经常来到曾经工作的医院,看看我的同事朋友,帮助年轻人处理一些问题。”贾桂云对记者说,“医院的领导没有忘记我们退休的老同志,每年组织几次老干部学习活动,逢年过节还去看望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这么多年,我们彼此心里都有些牵挂。”
有人说精神病人是衣衫不整,披头散发,胡言乱语;有人说精神病人最不近人情,但是她却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有人说,精神科是出力不讨好的地方,面对精神病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很多人会选择避而远之,但她却在这里一干就是35年。
“我把青春献给了医院。”35年时光飞逝,贾桂云谈到刚入职时的经历,一幕幕很自然地在脑海里不断展现,仿佛就在眼前。谈起医院往事,贾桂云娓娓道来,满满的幸福感。
1975年,贾桂云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五星医院(现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又叫信阳市精神病医院)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
为了能够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1984年和1995年,她分别到新乡、郑州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那时候不管工资多少,我们都干得特别开心、愉快,什么都不想。”贾桂云说,“以前医院在郊区,主要就是负责防疫、计划生育等工作,比较忙碌,晚上有病人来了,我们医生随叫随到,没人叫苦叫累。1975年我在内科,那时新乡医学院的医疗队扶持我们医院,在门诊开设了精神科,后来医院就改成精神病医院了。”
“贾桂云在医院里整整工作了35年,大半生都在为医治精神病患者做着奉献,现在退休了,也经常到医院转转,时不时地指导一下年轻的医生。她在医院的时候,一直都不主张采取给患者大量吃药,限制其行动等措施。她经常说,患者也是有尊严的,只有多和患者谈心交朋友,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医院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贾桂云从行医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把患者当亲人看待,因为亲人是这个世界上与自己最没有隔阂的人,作为医生如果能把患者当成“亲人”,那就会自然而然设身处地去为患者考虑。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异常,但是在他们心里面,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关心,他们全都知道。
贾桂云说:“1986年,有一位叫王伟(化名,下同)的精神障碍患者突然发病,他是三病区的患者,我们之间的关系挺好的。有一天上午8点多,我在为病人例行检查的时候,刚查完房,王伟突然从后面勒住我的脖子把我按倒在地上。因为我个子比较矮,又是男病区,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过后,我找王伟谈心,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二话不说,先向我道歉,他说对不起贾主任,就是因为你把我的烟给隔壁的人抽了我心情不好,所以没控制住自己,放心吧,不会再有下次了。后来,我和王伟成了很好的朋友。”
“要想照顾好精神病人,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必须用心去照顾病人,医患之间不仅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和亲人的关系。”贾桂云说,“作为一名精神科的医生、护士,没有挨过病人打的,不是一个好医生,也不是一个好护士,这个时候,如果你不理解、不包容,那这份工作是干不好的,或者说,根本就干不下去。”
从贾桂云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精神卫生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的艰辛与不易。但是她说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用束缚带约束病人,也是对病人的一种保护。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狂时,不但会伤害到他人,有时候还会自残。当患者症状减退后,自然会让病人自由行动。”贾桂云说,我们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情况总是很复杂,患者随时会有暴力行为。有时候患者家属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甚至会和医护人员产生冲突,但这都是迫不得已。
“虽然我不主张给患者大量用药治疗,但不吃药也是不行的。”贾桂云说,“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通常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妄想、幻觉等症状。这类症状就需要药物治疗了,因为目前的药物能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尤其是多巴胺D2受体),具有抗精神病作用。”说起吃药,贾桂云说,有些患者偷偷把药藏起来,或者假装吃下去之后又去吐掉,这是因为这类患者的自知力有一定的障碍,他们会认为自己没病,拒绝吃药。不吃药,病情就会有反复,然后又出现言行异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先找他谈谈心,进行一番心理上的治疗,然后让患者认可你,信任你,这样,距离拉近了,吃药的问题就很顺利地解决了。
“我们身边的那些患者,他们特别无助,没法工作,很需要有人去关心他们,不少人甚至还对他们另眼看待,唯恐避之不及。”贾桂云说,“他们有他们的精神世界,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更应该得到大众和社会的接纳和宽容。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没有爱心、不去理解他们,那他们痊愈的机会就很小了。我希望通过我们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更多精神病患者带去阳光,让他们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