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 阳)提高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对安全度汛至关重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发出通知强调,要切实做好河道清淤疏浚,清除弃渣、阻水林木、河道违章建筑等行洪障碍,加强汛期河道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险情。
《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禁止在行洪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种植高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县区、管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所辖河道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特别是淮河及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洪河。对行洪通道内的阻水树木要登记造册,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落实责任人,依法责成设障者予以清除。加强检查督办,抓好落实,及时反馈清障进度,依法依规划定清障界限:有堤防的河道,两堤之间除护堤地种植的树木和批准的生物防护工程外,其他林木均为清除对象;无堤防的河道,以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的淹没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为清除对象。
“汛期来临的时候,河道里水量猛增,上游会有很多垃圾顺流而下,聚集在阻水树木处,严重危害河道的行洪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水路较为复杂,淮河南岸河道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极易出现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淮河以北低洼平缓,河道弯曲狭窄,行洪缓慢。如若淮干及其主要支流河道行洪滩地有大面积阻水林木,将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