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冉
“大桥通车了!我们易湾到长台的大桥终于通了!”说起平桥区胡店乡易湾村过去一年最大的喜事,平桥区交通运输局派驻易湾村的第一书记刘金龙喜笑颜开。去年11月,易湾长台大桥正式投入使用,易湾这座千百年来靠小船摆渡的小村终于在无数双眼睛的期盼中走了出去。
“易湾村紧挨淮河,交通闭塞,通往对岸只有一条60厘米宽的独木桥。村民们种的粮食运出去难,卖出去更难,年年丰产不丰收。”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村村民,易湾村村支书刘正治对村里的窘境再清楚不过,“特别是赶上下雨天,水涨起来及腰深,孩子们去对岸的长台中学上学成了最大的问题。”
易湾村和外界,不仅隔着一条河的距离。
“易湾门前有点窄,左边过不去八台轿,右边过不去罗马车。”曾经在平桥区胡店乡易湾村,一首打油诗道出了村民出行难的无奈,也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刘金龙的心头的一块大石。初到易湾时,村部杂草丛生、村庄萧条冷清,面对眼前的荒凉景象,刘金龙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之后毅然决定:先修路,再致富!
为节省资金,从平桥区交通运输局派驻来的他凭借经验亲自踩线勘界、规划设计,道路开工后,他带领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奋战了3个月,硬化道路12.5公里。如今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通村公路也由3米拓宽至6.5米,道路两旁20米至30米的绿化带生机盎然,夜晚路灯通明。
“过去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两脚泥。现在家家门口都修了水泥路,运粮食、走亲戚、赶集方便多了,大家伙儿甭提有多高兴了!”提起修路后带来的方便,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道路通畅了,要想农户的农产品能运出去,架桥便是第二大要事。架座桥,直达河对岸的107国道,这也是易湾村彻底甩掉贫困帽子的“命门儿。”“一里桥十里路”,刘金龙深知架桥的难度之大,面对困难,刘金龙下定决心,迅速拿出了可行性论证,壮着胆子敲开了无数单位的门,软磨硬泡,终于获取了2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农村,因路而变化;发展,因路而提速。修路架桥不仅彻底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问题,还吸引了信阳市益生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入驻,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带动下,村民种上了百花和蛇草等中药材,全村就近转移就业100余人,其中包括20余名留守妇女和贫困户。
除此之外,刘金龙先后争取资金52万元整修村部,便民大厅、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针对村小学缺设备、缺图书的状况,他联系爱心企业定制课桌椅、添置图书,还新建冲水式厕所,新打深井,安装了一体化自动饮水机……
如今的易湾村民风淳朴、村容整洁,村民日子红红火火。村民们自编自唱的打油诗在乡间笔直宽阔的道路上久久回荡:“第一书记来到易湾村,和易湾村民心连心,修路架桥忙不停,共同致富有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