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银鸽 特约记者 赵 岩 雷玉清
“看着这青山碧水,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家住信阳南湾湖风景区谭家庙河边的刘大爷,每天都会到修葺一新的河道旁转转。通过治理,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今日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河”,人们对这里的环境变化感叹不已。
白鹭栖息,野鸭嬉闹;水清岸绿,湖净景美;信步河边,尽享美好……在信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对河(湖)长制的关注、支持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责任有“长”,治理有方。在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上,以河沙管理工作为着力点,信阳持续发力,屡出实招,将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引向深入,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大别长淮间徐徐铺展。
高位推动,打好治水攻坚战
5月5日下午,全市河长制暗访工作动员培训会召开。10个河长制暗访组分赴各县区对河砂管理和“四乱”问题进行暗访、督导,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这是我市开展的全面了解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掌握非法采砂信息的一次专项行动,也是河长制湖长制有效落地的生动实践。
信阳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长约363.5公里的淮河水系流经我市七个县区,两岸支流密布,其中6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源清流洁,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高位推动,率先垂范。在发布信阳市第1号总河长令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乔新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总河长尚朝阳带头开展巡河,各级河长坚持定期巡河,建立问题清单。2018年以来,我市各级河长湖长累计巡河13.1万次。与此同时,先后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全市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等,形成“6+5”河长制工作制度,“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圆满完成。从上游到下游,从水上到岸边,河长湖长用一串串脚印写下治水兴水管水的生动注脚。
监督问责,整改到位。市纪委监委成立5个专项巡察组,采取巡督结合的方式,巡查督查全市10个县区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和河长制责任落实情况。2018年,全市河长制累计问责119人,其中河长60人。同时,针对断面水质超标、非法采砂、河湖“四乱”等突出问题,下发交办函(单)、提示函、督办函102个,对交办的549个问题进行限期整改,销号处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愈河湖“顽疾”需动真碰硬、持续发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我市围绕水污染防治和河道采砂整治两大攻坚任务,突出“治砂、治脏、治乱、治污、治臭、治岸”六个重点,开展非法采砂整治、河流清洁百日行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9个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以淮河罗山段为重点,重拳整治河道采砂,淮河干流信阳段全面禁采,探索河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治砂”强震慑;实施全域清河,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实现“治脏”全方位;集中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实现“治乱”重点化;规范整治淮河、浉河、白露河、竹竿河、潢河等河流入河排污口,实施最严“禁餐禁泳令”等,实现“治污”清源头;陆续对全市62处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力争2020年水体生态功能有效恢复;把淮河生态廊道和水系绿化建设作为我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治臭”“治岸”强推进。
成绩有目共睹。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实施以来, 我市河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流清洁百日行动在验收中位居全省第二;河道采砂治理强势推进,偷采滥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省河砂管理现场会在信阳召开,我市在会上作典型发言,罗山县青龙砂场成为全省典范。
创新机制,立足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在我市,通过河长制五项机制的创新实践,各级河长不懈努力,形成了常态、长效的河道治理机制——“河长治”。
建立常态暗访机制。我市通过无人机等暗访设备、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市河长办通过建立整改台账,实行“一县一单”,及时开展“回头看”,督办问题整改到位。
建立联合办公和联合执法机制。为提高联合办公、联合作战能力,市河长办抽调5名来自环保、住建、农业、林业、畜牧等市直部门的科级干部集中办公,让日常协调工作更加顺畅、高效。同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公安为主,水利、环保、林业、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相互配合的联合执法队伍,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检察联络机制。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检察院驻市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光山、罗山、潢川、商城、淮滨等县区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已挂牌成立。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全面落实“人防+技防”、“河长+警长”、“河长+巡河员”管理模式,建立与河长相对应的河道警长体系,实行“属地管理、河长挂帅、警长参与、部门配合”的采砂管理联动机制。结合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市共有村级巡河员4610名。
“只争朝夕,早出成效,让河湖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张雨表示,全市水利部门正以全市河长制工作视频会议为契机,贯彻落实副省长武国定到信阳沿淮地区巡河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突出抓好河砂管理,加快推进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重点工作,保障我市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切实把我市的河流、水库、湖泊治理好、保护好、管理好,为信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贡献力量。
疏堵结合,探索河道采砂新模式
新县河长办、水政执法大队联合对已关停的3处采砂场和发生过盗采现象的河道河段持续巡查;固始县淮河、史河、史灌河、灌河4个执法大队和沿河乡镇的乡村河长、警长,日夜巡河、巡查;商城县夜晚紧急召开全县河砂整治紧急工作会部署河道采砂联合执法工作;696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全天候监控;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暗访巡查、联合执法……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对于全市各级河长来说是忙碌的。通过节假日期间对河砂管理工作的强化,对非法采砂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非法采砂危害巨大,直接危及河势稳定及防洪、通航安全。2018年5月24日以来,信阳打出疏堵“组合拳”,严防非法采砂行为反弹,不断完善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河道生态修复。
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我市以罗山县和淮河干流为重点,对全市河道内非法采砂行为进行地毯式排查,2018年5月24日至8月31日,全市累计扣押运砂车辆50辆,捣毁抽砂船只107艘,拆除采砂设备43台,平复砂堆733处,办理刑事案件46起、行政案件144起。
各司其职,河湖管护齐抓共管。我市成立以市公安特警支队为主,水利、交通等部门行政执法人员配合的60人联合执法队伍,对非法采砂随时查办,露头就打;市委成立2个暗访组,对县区河道采砂进行拉网式全面暗访;市政府成立了3个督查组,对河道采砂长效机制建立和打击非法采砂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市河长办成立5个暗访组,重点在夜间(特别是0时至3时)对各县区河砂管理情况开展暗访调查。2018年年底,我市出台《信阳市河湖非法采砂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河湖保护监督管理,接受群众举报17起,目前已全部按时办结。
采砂规范,关键在构建长效机制。我市严格落实采砂规划许可制度,规划未经批复严禁开采,并对各县区河道采砂规划应批尽批;按照“统一经营、采销分离”模式,鼓励规模化开采,摒弃零星化作业,创新采砂管理模式,《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已列入我市2019年立法计划。
严肃问责、严格追责。截至2018年12月31日,市纪委监委因河砂问题给予警告或记过政务处分53人,诫勉谈话7人,约谈19人,免职1人。
与此同时,我市10个县区已成立河砂管理队伍,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与河道警长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了采砂日常监管。淮滨县将全县划为“四河一路”5个战区,强力开展综合整治,息县成立了80人的河砂监管队伍,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军训;以罗山县青龙砂场为标准,全市严格落实河沙开采“六定”制度,加强河道采砂信息化管理,建立河砂开采源头、砂场经营场所电子围栏和监控系统,如今,一个个标准化、信息化砂场正在全市陆续建成。
铁腕治砂后,如何对破坏的河道进行修复?重心在河道生态的重塑。
一方面,通过恢复河势、平整河道、修复水毁部位,保持河床平顺、岸坡稳定;并对原采砂场的裸露土地开展绿化。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淮河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按照部署,在河岸堤防或河岸岸线以外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形成淮河绿色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