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朱堂乡:乡村振兴正当时


罗山县朱堂乡位于浉河区与罗山县交界处,区域面积128.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街镇居委会,共207个村民组,人口2.9万,境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被誉为“山水茶乡”,素有“申城氧吧、罗城公园”的美誉。如今,这个偏远乡镇正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近年来,朱堂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开辟新途径、拓展新空间、培育新优势,与时俱进谋篇布局,全心全意创新发展,善于“动脑筋”,敢于“出真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获得了广泛赞誉,赢得了多方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朱堂乡先后荣获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园林乡镇、省级特色茶乡、省级科普示范乡(镇)、省级创建无邪教示范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

坚持生态为先 助力旅游升级

朱堂乡始终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秉承“山水茶乡、活力朱堂”的定位,以“旅游+”为主题,以茶产业、现代农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宜游宜业宜居的特色乡镇。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朱堂乡立足优势,率先出发,以“旅游+”为切入点,积极构建“一心(以集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二带(南部山区茶产业带、107国道经济带)、三极(天桥旅游小镇、刘楼小龙虾主题村落、万河物流小镇)”的旅游产业框架,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区。

以“荷仙谷”为起点,乡村旅游强力起跑。通过“一带(洗脂河沿线景观带)、一路(至灵山寺东门旅游通道)、一点(天桥禅茶小镇)”构架规划,朱堂乡实施“一谷九沟一百零八景”景观建设,大力发展佛禅文化游、健康生态游、户外激情游、休闲观光游、水上娱乐游、红色游,全力打造集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绿色产业等为主体的天桥村荷仙谷农业生态田园综合体。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荷仙谷农业田园综合体规划,完成13公里的洗脂河流域治理,新建荷莲湖堰10余口、旅游公路14公里、沿河步道10公里、桥梁5座,配套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景区大门1处。

以“小龙虾”为基础,特色村落应运而生。朱堂乡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依托刘楼村水面优势,发挥能人作用,发展小龙虾养殖、农事体验、农家乐,推动养殖经营和休闲旅游相容共生,通过吸引外出成功人士龚云龙回乡创业,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刘楼村小龙虾主题村落旅游规划,发展虾蟹养殖面积1000余亩,新建1500余平方米农家乐和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年接待游客达1000余人。

以“乡土气”为脉络,全域旅游轮廓显现。朱堂乡认真落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涵要求,把大众心中的“乡土气”融入全域旅游规划,把旅游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坚持利用科学规划引领全局、有序推进,通过制定集镇区扩建、保安村千亩森林公园、陈家沟古民居、老寨休闲步道、平桥浉河罗山县域旅游通道、洗脂河“绿道”、“洗脂画廊”等涉及区域全局、基础配套的旅游发展规划,实现乡村旅游遍地开花,推进全域旅游有序实施。据统计,朱堂乡全域旅游涉及规划项目17个,老寨休闲步道、集镇扩建、洗脂“绿道”等项目,配套完成高标准公路建设9.8公里,桥梁架设3座,坑塘改造19口。

擦亮茶叶品牌 筑牢产业根基

朱堂乡作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罗山县的核心产区,全乡茶园面积近5万亩,年产干茶46万斤。朱堂茶因内质丰富、嫩香持久、回味甘醇、耐冲泡而久负盛名,近年来,在各类茶叶评比中屡获殊荣,累计获奖100余项,已成为豫南茶都信阳毛尖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刚刚结束的“华茗杯”2019年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和2019年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中,以老寨山、普华农林等为主的茶叶企业荣获特别金奖2枚、金奖3枚,茶叶炒制大赛二等奖2个。

培育龙头,让规模效益更“强”。为彻底扭转以往“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生产经营状况,朱堂乡坚持将培育产业龙头作为基础,优先扶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用好项目扶持,打破项目资金“大水漫灌”“胡椒面式”的传统做法,重点针对发展基础好、辐射作用大、市场竞争强、产品口碑佳、企业信誉好的新型经济组织,集中优势资金开展培育扶持。2018年,朱堂乡农业产业项目资金较往年增长68%,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采取“基地+新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方式,在确保帮扶效果的基础上,解决新型茶叶企业的发展瓶颈和融资难题,增强发展能力,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双赢。2018年至今,新型茶叶企业累计获得产业扶持项目5个,资金总额达300余万元。

优化服务,让产业发展更“快”。在“抱团发展”上当好组织者,朱堂乡有效整合全乡茶叶资源,以企业、大户为龙头,以互惠共赢、抱团取暖为目的,于2017年组织成立朱堂乡茶叶协会,结束“单兵出击、各自为战”的局面。在生产服务上做好参与者,针对茶叶企业“小群体”,利用能人优势,加强与郑州、信阳等高等职业院校交流合作,主动承担技术攻关、实习科研等教学实践任务,开展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推广应用,目前,朱堂茶企与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年接收实习生达50余人。针对农户“大群体”,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借助项目“奖补”模式,鼓励企业开展对口茶叶技能帮扶。同时,充分利用扶贫“雨露计划”项目,结合生产实情,定制培训课程,开展茶叶生产全过程专项培训,提高贫困茶农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茶叶生产效益。今年春茶开采前,全乡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次,总人数350余人次,老寨山、普华农林等多家茶企组织工人参加。在后勤保障上做好搭台者,积极搭建茶叶劳务服务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梳理企业用工信息,采取现代媒介对外发布,架起企业和工人的沟通桥梁,有效解决用工对接难题,今年采茶季,累计发布用工信息87条,解决用工900余人。

融合发展,让产业链条更“长”。朱堂乡积极延伸茶叶链,将传统的“明前、谷雨”式绿茶生产拓宽成为“全时段、多品种”式茶叶生产。打好“绿茶+红茶”“高档+中档+低档”组合拳,在做好生态有机绿茶的同时,推进乌龙茶、红茶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截至目前,已引进如莲、豫灵潭等3家乌龙茶、红茶生产企业,年产值达400余万元,其中,鑫沐元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鑫沐元”牌信阳红茶荣获“华茗杯”2019红茶类优秀奖。同时,扩宽销售渠道,传统与现代方式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提升茶叶产值,以“厚梅手把茶”为主的电商经济成果显著,年销售茶叶达6000余斤。

用好党建“加法” 夯实基层组织

延伸党建触角,夯实基层基础。朱堂乡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党建培育,围绕全乡生态茶叶、特色养殖、休闲农业等优势产业,以党建培育、产业升级、扶贫助困为原则,积极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并以产业支部为阵地,借助各类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等平台,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发挥产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和服务作用,鼓励和引导经济主体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的帮贫助困氛围。截至目前,全乡已成立茶叶协会、餐饮协会,并且建立新经济组织党支部4个,下一步,计划成立小龙虾养殖协会,并引导协会成立党支部。

挖掘载体潜力,提升党性意识。朱堂乡创新开展“五个一”活动。针对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创新开展“基层党建五个一”活动,通过党支部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干群联系会、每月一次义务劳动、每季度一次实用技能培训、每年一次评先表彰活动和党支部书记每月到困难家庭吃一顿饭、每月走访一遍困难家庭、每季度走访一遍村民家庭、每季度讲一次党课、每年召开一次群众大会这些具体的活动载体,拉近党支部和党员、贫困群众的距离,由物质帮扶向思想帮扶融合转变,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目前,全乡各个党支部通过“五个一”活动,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主心骨”和“服务队”。其中,4个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累计开展党群联系会4次,组织走访困难家庭30余人次,并成功引导李敏、袁波、周道珍、龚云龙等十余名新经济组织中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参与脱贫攻坚,已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抓好队伍建设,促进比学赶超。有序开展“评星竞级”“三新好干部”等评选工作,通过评选让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激发党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争星竞级”活动,共评选“二星级优秀共产党员”30名,并为每个党员家庭赠送并安装“党员之家”奖牌。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吸纳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数量较去年提高7.9%。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库的建设,明确选拔标准,拓宽选拔范围,改进选拔方式,按照现有村干部制度,1:1配备后备干部,全乡11个村(居委会)已发展后备干部32名。全力开展逐村观摩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党支部抓党建工作观摩,半年进行一次小结,年终开展总结评比,健全制度,奖优罚劣,推进全乡基层党建全面提升,今年4月份组织的“乡村振兴”观摩,通过看项目、产业、企业等,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取得了良好效果。

挖掘文化内涵 弘扬文明风尚

朱堂乡深刻认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地位,深层次、多角度挖掘本土文化,精心提炼主题,赋予“生命力”“精气神”,塑造乡土文化品牌,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文明村落。近年来,以“天桥”“朱堂”由来为主线,编写天桥村之神话故事传说,用连图漫画彰显荷仙特色,用神话故事传颂朱堂历史,总数达10万字的《多彩朱堂》经数次审核,即将出版。罗山县首部微电影《梦醒天桥》广泛传播,点击量已达5万次,并在中国信阳微电影节荣获大奖。围绕餐饮特色,将民间文化、传统手艺融入餐桌,挖掘、展示和传承乡村“活”的灵魂,打造朱堂自主餐饮品牌,推出朱堂特色“喜子饭”,同时,按照“餐具统一、流程统一、服装统一、食材统一、价格统一、菜单统一”标准,完善“喜子饭”规范标准制定,让“喜子饭”成为朱堂文化旅游的一张金色名片。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以塑造良好乡风、优化人文环境为目标,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抓手,坚持完善阵地建设,优化农村文化环境设施,大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截至目前,全乡有5个村荣获“文明村”称号,11个村(居委会)全部完成文化广场、书屋等配套建设。树立先进文明典型,打造群众身边榜样,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活动,让文明看得见、摸得着,群众信得过、学得来。仅2018年,朱堂乡表彰文明家庭、星级党员60人,开展“智志双扶、文艺下乡”活动累计8次。

握拳紧攥“高质量”,乡村振兴正当时。我们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朱堂乡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美,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村民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