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江世学:富民强村追梦人


□本报记者 王 博 郭 靖

江世学是“全国文明村(镇)”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党总支书记。

虽说是一位农民书记,却保持着当年的军人作风——

记者最近一次走基层约他采访,他说隔天相见。第三天在该村部一见面,他说先不谈先看,就带着我们看村里的植树园。

该村坐落在淮河支流的竹竿河南岸。江世学开车带着我们沿岸观看,不同树种的味道从车窗缕缕送来,沁人心脾。在沿河1240亩的“人民公仆执政园”里,有桂花园、海棠园、紫薇园、雪松园,目不暇接……

在车上才知道,前天他正去上海的路上,当天20时20分到浦东与一家外企商谈招商引资到23时30分。第二天又与在沪务工的本村成功人士商议发展村集体经济,下午返程时路上堵车3个多小时,回到家已是次日5时10分。我们见面时他只休息了4个多小时……

“不是不想偷个懒,是闲不下来哩。”江世学自嘲地说。

“闲不下来”正是他的工作写照。

江世学在家是长子,1978年参军时,家里兄弟姊妹6人,一双布鞋穿一年的日子,没得闲,在部队服役7年,不能闲,从1985年复员到村里工作,到1998年换届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闲不住。

哪能闲得住?该村16个村民组、2800多人,虽然在312国道边,却是“十二五”期间的省级贫困村。土生土长的江世学深知,一个人穷了,会被别人看不起;一个村穷了,别人看不起的是当家人。

就像当年参军梦想摆脱贫困一样,江世学组织村民组长、党员和有志向的村民,带着方便面到华西村、刘庄村、南街村等参观学习先进典型,从他们的先进思想、创业理念、奋斗精神中,萌发了壮大集体经济与走向共同富裕的梦想。

该村3.5平方公里,3842亩耕地,借助农村改革的东风,江世学充分运用群众智慧,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信用社”“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一时风生水起。土地信用社将330亩土地分别转包10个种植大户,农民流转土地有了稳定收入,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益10多万元。通过“滚雪球”,该村发展两个食品厂、一个“巧媳妇工程”加工厂和一个建筑装饰品公司等集体企业,年收入80多万元。2009年,江世学荣获“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闲不住的江世学,心中总想圆个小康梦。2015年以来,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实施绿化、亮化、美化,仅修建垃圾池就有20多个。先后投资6万元建起文化长廊,投资4.7万元建起学校文化墙,还融资300万元建起江湾村幼儿园、敬老院。2016年以来,每年的正月初一,江湾村村民在村部摆放糖果、点心,集体拜年,村民们扭秧歌、玩旱船、跳广场舞乐翻天;江世学却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谈村情、议发展、拉家常、话憧憬,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江世学在收获中更显忙碌:该村党总支被表彰为全市“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先进党组织。“五一”前夕,该村投资200多万元修建的明珠广场为群众娱乐开辟一片新天地,江世学当选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江世学很难有闲的时候。2018年2月4日记者第一次到江湾村采访,走到村部看见江世学正在打点滴,原来他刚忙完全国“三下乡”活动河南站在该村的启动仪式、刚忙完全市巧媳妇+万人脱贫在该村召开的现场会、刚忙完引资2700万元的文世兴建筑装饰公司在该村的开业仪式。他打完点滴、拔下针头,就与我们一起边走边谈他心中的小康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