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
2018年5月7日晚8点15分,对我是个悲痛的时刻,我慈爱的父亲因病去世,终年81岁。
父亲安葬在老家蔡家湾,这是他儿童时代生活的地方。父亲的坟紧挨着爷爷的坟,这也是父亲生前的愿望,他说叶落归根,要回来守护在爷爷身旁。今年第一年去给父亲扫墓,兄弟姐妹、宗族亲戚、长辈晚辈比较多。山坡上树木吐绿,田野里油菜花黄。大家给父亲添土、烧纸、敬香,也不断说起父亲在世时的艰辛、努力、友善、俭朴、恬淡、坚强。
父亲1937年出生在一户贫雇农家庭。在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带着父亲逃避过日本、讨过饭、遭遇过土匪,兵荒马乱,爷爷奶奶连父亲准确的出生日期都记不清楚。父亲兄弟五人,他排老四,只有他新中国成立前上了两年私塾,新中国成立后上了初中高中,1956年考上河南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一教就是一辈子。
父亲一生勤俭节约。改革开放前,父母工资只有80多元,要养活爷爷奶奶、姥姥和我们姊妹四个,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我印象中父亲很少穿新衣服,夏天穿塑料凉鞋,鞋带子经常断,父亲就用烧红的火钳焊,断了焊、焊了断,一双塑料凉鞋要穿几年,实在没法焊了才换新的。改革开放后,父母工资也高了,我们姊妹都参加了工作,生活越来越好,但父亲勤俭节约的习惯改不了。剩饭剩菜他不让倒掉,下一顿热热他吃。包装袋、废纸箱他都分类收集,卖给收废品的。家里的水果我们吃好的,他吃快坏的,有时把坏了的部分削掉吃剩下的,舍不得把坏了一点的水果扔掉。
父亲一生吃苦耐劳。1973年我家第一次建房,三间房屋前墙用的土坯,全是父亲和母亲自己拓出来的。夏天的星期天,父亲从小学操场后边的高坡上拉来黄黏土,拌上铡好的短稻草和成胶泥,再放进木模具里,拓成一块块土坯,晒干垒好,建房时使用。开始我们也帮助父母干,干到晚上困了就睡在旁边的草席上,醒来也不知几点,天上月朗星稀,父亲母亲还在那里不停地拓土坯,一直把胶泥拓完他俩才能休息。
青少年时期我最怕跟父亲一起买煤打煤球。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烧的煤球都是自己加工的。每次买煤打煤球,父亲要早早叫我们起床,拉着借来的架子车到煤场买煤。先把煤淋成堆粦选一遍,再装车过磅拉回家。从煤场拉到家要走三四公里,一千多斤的重量父亲要歇两三次,父亲拉我们推,回到家将近中午,大家累得不行,还要抓紧把煤卸下,和黏土拌匀,用水和好,完成上午的任务己累得半死。下午任务更重,要把一千多斤的煤打成煤球。开始三十、二十换着打,后来我们打不动了就打几个,父亲还是三十、二十的打。快的时候晚饭前打完,慢的时候吃完晚饭还要加班打。买一次煤打一次煤球一般能用三四个月。
父亲一生心地善良,对人都好。1975年城郊高中缺教师,组织上把父亲从县城一中调到城郊高中,离家远了两三公里。父亲不会骑自行车,母亲不想让他去,父亲想着那里缺教师还是去了。父亲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许多学生临时没了饭菜票,就到他那里拿,有时他回家了就让学生住他住室。1981年我参加高考,父亲在河南大学的同学寄来一套复习资料,每周他只让我用一门课的资料,把其他资料都拿去让他的学生用。父亲对伯伯叔叔也是关爱有加,有病都是他给出钱医治。堂兄堂弟上学、工作他有一分力想尽十分心。我的儿子上高中父亲已经70多了,每天下夜自习,父亲都要打着手电筒到高中大门接孙子,三个春秋风雨无阻。
父亲背上有个鸡蛋大点的粉包,那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河南大学师生到太行山挑铁矿石,扁担硬把他背上磨压出的包。当时很痛,过后不痛不痒,一直就留在背上。父亲一生忠厚老实,不会偷奸耍滑,遇事总是谦让别人、委屈自己。父亲不打牌、不下棋,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是父亲学不会?应该不是。父亲需要养家糊口,需要负重前行,哪有时间去打牌下棋。父亲去世前因膀胱癌做了手术,手术前后他都恬淡安静,没叫过痛、没喊过苦,也不要求谁去陪护,病了他也尽量减轻我们的负担。父亲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教导我们多读书、走正道,不负高天不负人。 时光匆匆,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近一年。父亲驾鹤西去,父亲的音容笑貌还在,父亲谆谆教诲还在。多读书、走正道,不负高天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