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周 涛
徜徉在平桥区甘岸乡徐堂村,总能被美丽的乡间田野、翠绿的行道绿植、村民的纯朴笑容所吸引。
“我做的事微不足道,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所有……”在徐堂村村部刘明办公桌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他近4年来的感悟。
2015年9月,中国人寿信阳分公司的刘明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加入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的队伍中。驻村以来,他积极谋划实施惠民实事20余项,引进各类项目,把一个普通小村庄变为产业发展有规模、人居环境潜力大的美丽乡村。
完善基础设施,立说立行
徐堂村位于甘岸乡西部,共有20个村民组,1080户4400人。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缺乏业余文化生活、村集体经济盘不活等情况摆在刚上任的刘明眼前。
在完善基础设施期间,正好恰逢对定点帮扶村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刘明说干就干。那段时间,刘明每日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边边角角,村里哪里有沟渠,哪里道路不通畅,哪里贫困户需要帮助,他比谁都清楚。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最基础的。”刘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与村“两委”一起协商决定,刘明确定了几条群众最关切的道路修建方案。2016年的一场大雪,让徐堂村组道路泥泞不堪,村民无法通行,一辆三轮车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不慎翻到池塘边,所幸没有伤亡。处置完此事的第二天,刘明一边争取项目,一边联系施工队进行道路施工。不久,路就修好了。
村里有条甘徐公路,算得上是群众最关注的路。因年久失修,路上坑坑洼洼,加上沪陕高速从其上方经过,2.9米以上的车辆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徐堂村的发展。刘明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于2018年将甘徐公路重修。
如今再来徐堂村,5条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通达四面八方;村文化广场上群众时常欢聚一堂,乐享美丽新生活;村里新建的便民服务大厅,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项事宜,拉近了干群关系。
帮扶贫困群众,不遗余力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村里每天的工作都是忙碌并幸福着,忙碌的是每天都有许多新的工作任务,幸福的是我能为脱贫攻坚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刘明时常这样告诉身边的人。他挂在嘴边的还有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不管事情再小,我们都要不遗余力把事情办好。”
刘明知道,对定点帮扶村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这是他驻村之初的第一件事。他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流程,经过与村“两委”干部一道走村串户,最后确定51户贫困户。
确定了贫困户,如何帮扶他们,才是关键。
五保户熊正富罹患脑梗,亲属却把他偷偷地从平桥区人民医院拉回家了,不仅没有结算医疗费用,而且连证件都还押在医院。得知情况后,刘明第一时间自己掏钱把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结清,并拿钱为熊正富安排了护理人员。想着这不是长久之计,刘明又先后到乡民政所、区民政局协调,最终将熊正富送到养老院妥善安置。
想贫困户之所想,帮贫困户之所需。这是刘明帮扶贫困户的基本准则。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想到还有贫困户住在危房里,刘明总是难以入睡,随时留意有关情况,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目前,在中国人寿信阳分公司的帮扶和上级的支持下,全村已完成新建住房8套,危房改造39户,为8户贫困户通了电,使3户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全村的危房改造工作全部完成,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谋求产业扶贫,信心满满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刘明深谙此理。在总结分析徐堂村致贫原因时,刘明发现,村里几乎都是因病、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群众想挣钱却往往苦于没有资金、没挣钱的方法,村里又几乎没有什么产业。“没有产业带动是不行的。”刘明说。
一次村党支部会议上,刘明向村“两委”提出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创业的想法后,得到村“两委”一致赞成。“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上的先进性和桥头堡作用,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创业,成立公司、合作社。不但能强产业,还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多好的事啊。”刘明信心十足地说。
李大龙是徐堂村的一名成功人士。去年,刘明多次联系李大龙,向他讲述党的好政策以及家乡的生态资源。在刘明的感召下,李大龙回乡创建了神龙谷科技种植公司。
每亩碧根果可产生效益1.5万元,套种的艾草每亩效益2000元……碧根果种植产业集育苗、播种、栽培于一体,常年用工40人左右,每年可为村民带来50万元左右的收入。“下一步,我们还将投入5台艾草精油提炼设备,每亩艾草收益提升至1万元以上。我一定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李大龙说。
彭银是徐堂村彭庄人,原为小龙虾经销商,购置了冷藏车,在附近收购小龙虾运至江浙等地出售。了解到彭银一直受到不成规模的桎梏,刘明和村“两委”积极支持他,流转了200亩土地用于小龙虾和有机稻的养殖、种植。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不止小龙虾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共养的水稻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每斤售价在4元-5元。与此同时,村民流转出来的每亩土地,每年收入达600元/亩。
如今的徐堂村,干群一心,干劲十足。“我所做的并不多,但在村里的每一天都要无愧于心,努力做到‘对农村有乡情,对群众有亲情,对驻村有激情’,做一名合格的驻村第一书记,带乡亲们干一番事业。”刘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