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


罗山县子路中心校 胡天林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科学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了大家重视的研究课题,而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鲜艳、新奇、逼真、动感的画面最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把情、景、视、听结合起来,集声、形、光、色于一体,使不可亲历的环境奇观如临其境,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刺激,增强语言的感知效果,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能再现课文情境,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静谧的中秋之夜。阿炳拿起二胡准备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的图景,然后配上名曲《二泉映月》,老师随着乐曲的高低跌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调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学生多种感官骤然受到强烈的刺激,不知不觉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与阿炳同呼吸共思想,这样激起了阅读本文的强烈期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激发美感,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如能在阅读教学中把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就能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开始就设置情景,播放音乐,展示荷花图像,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精心制作的几种不同姿态荷花的电脑课件,色彩明快,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中感受到荷花的形态美、姿态美,静态美、动态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美感,提高理解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而电教手段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学《秋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按作者描绘的秋天的景色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迷人的秋天图。学生们通过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在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说说《秋天》一文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自己喜爱它的哪些地方。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秋天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不仅认真阅读文本,还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课件中秋天景象的回味,不仅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总之,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如果只注重形式,一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手段,才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