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共有37个项目上会签约,总投资额304.8亿元,其中百亿元级项目1个,十亿元级项目7个,涵盖了我市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均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为我市发展迈向高质量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支撑。
日前,淘宝网发布《春茶消费数据》,今年的淘宝春茶季比往年更加火爆,3月份春茶开采季,春茶的成交量同比涨两成。其中,信阳毛尖和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进入四大春茶“热搜茶”,成为“网络新宠”。
也许有人会问,一片小小的茶叶缘何能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从信阳高质量书写茶文章中能够找到答案。
回溯过往,茶改变了信阳,城市因茶而名。从唐代的朝廷贡品,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到1958年荣获“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屡获殊荣。近年来,种茶、炒茶、售茶,信阳茶产业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茶村、茶园、茶坊,茶与旅游在融合中并肩向前,焕发着勃勃生机。
事实上,高质量书写茶文章离不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是当前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种种挑战面前,信阳茶有着自信力——
信心来自茶产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一产接二连三,跳出茶叶做茶业。在不断探索中,信阳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提升茶叶发展质量,以现代工业的理念提升茶叶发展效益。
生态发展、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工业的理念和要求,把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茶产业生产与加工中,进一步扶强扶优茶企业、做大做强茶品牌,做到多元经营、集聚发展。固始县通过扶持茶企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名牌、建立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等手段,大力发展茶产业,先后涌现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级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国家级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电子商务+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如今,信阳已有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茶叶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和省级著名商标15个;浉河区和羊山新区等还建设了茶产业集聚区,拓展了茶产业发展领域。
信心来自茶叶品质的不断提升。“好生态才能出好茶,好茶才能引来八方客。”近年来,信阳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重点围绕“四优四化”“两增两减”“三品一标认证”“茶叶品质再提升”等方面,打造绿色示范基地、茶叶生态原产地认证、出口基地认证等,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信阳文新毛尖集团坚持发展名茶产业的理念,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走上了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轨道,生产的“文新牌”信阳毛尖不仅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认证,而且荣获“省长质量奖”,被评为全国名优绿茶金奖和“中国驰名商标”。
4月,信阳各地茶园进入采摘旺期,在多个生态茶叶基地,远远望去就可看到一面面黄色粘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载体。从2014年开始,信阳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科技战略合作,在全市8个产茶县区建立了10个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示范面积近5000亩。
信心来自茶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过去,信阳只采春茶生产绿茶,成本高、浪费大、销量小;如今,在调整产品结构中,“信阳牌”春夏秋季茶叶生产全面开花,各类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茶日用化工品等相续问世。罗山县灵山茶业公司横向拓宽产品线,纵向延伸产业链,开发生产出“仙灵”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金荞麦绿茶、茶粉、茶多酚、信阳红茶酒、“茶神”牌洗发水护发素、洁面皂、面膜等七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茶产品,填补了多项信阳茶产品的空白,并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
目前,全市形成了以信阳毛尖、“信阳红”为主导,仰天雪绿、金刚碧绿、赛山玉莲、新林玉露等地方名茶百花齐放,黑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等其他茶类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18年全市夏秋茶总产量达28820吨,比上年增长了15.5%;总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8%。
信心来自品牌创建和市场的不断开拓。市政府今年又重新印发了《信阳市茶叶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工作奖励办法》,增加了通过有机认证、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在主流媒体做广告宣传等奖励内容,奖补重点突出,方向性引导明确,奖励资金有较大幅度提高,奖励范围将有所扩大,对全市茶产业的激励效应正逐步凸显。光山县围绕“茶”字做文章,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茶叶良种化工程、标准化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创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和各项奖励补助等,支持茶产业发展。如今茶基地、茶工业、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光山人“种植全国茶、加工全国茶、购销全国茶、走向全国去卖茶”的特色。
“南茶北销、国茶外销、外茶联销。”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信阳不断扩大茶叶出口。据统计,2018年,全市茶叶自营出口量达5898.8吨,货值1881.4万美元,主要出口到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捷克、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尼日利亚、韩国、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全市供货转口贸易达3.8万吨,货值达5亿多元人民币。
自信的背后,彰显更多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产茶乡镇、街道共110个,产茶村95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855个。全市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因茶脱贫的人数大增。与此同时,通过推进“茶旅融合”、全域旅游等,在“茶”带动下,更多的产业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融入进来,就业空间得以大幅拓展,扶贫之路也越走越宽。
谈及信阳茶产业的发展,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亢崇仁告诉记者:“拉长产业链条是形成壮大产业体系的核心问题。对于茶产业来说,产品越多、链条越长,带来的增加值就越多,就越能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越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进而带动信阳整体经济的发展。”
在信阳市“十三五”规划中有关茶产业经济的发展是这样明确表述的: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通过实施农村精品旅游路线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突出茶乡游、做深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使信阳茶产业整个业态,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转变。全市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为“两带两集两网一线”。 两带即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两集即茶产业集群和茶产业集聚区;两网即茶叶产地交易网络和茶叶销地交易网络;一线即规划建设一批茶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茶+旅游”,促进茶旅融合;“茶+饮食”,推动茶食和合;“茶+生态”,实现茶养契合;“茶+脱贫”,加快茶业聚合。正如市长尚朝阳2018年5月19日在浙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上所言:“信阳是一座全民皆茶的城市。茶,在信阳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信阳人种茶、制茶、品茶、论茶,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以茶会友、以茶抒情言志,茶已深深地融入每个信阳人的血液中,成为信阳人的生命之叶、命运之树。”
茶山绿、农民富,信阳的目标更明确:充分发挥信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优势,加快推进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着力提质量、增效益、强品牌、树形象,不断提升信阳茶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
发展未有穷期,多彩更加出彩。向着发展的春天,奔跑吧,信阳茶产业!
(压题照片为浉河港茶山 本报记者 郝 光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