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青丝成雪荒山绿 徐绪祥夫妻植树护绿40年痴心不改


本报讯(聂建武 程一桐)仲春时节,走进新县陡山河乡刘湾村,金黄的油菜花尽情绽放,环抱山村的道道山梁满目苍翠,合抱松木抬眼可见,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谁也想不到,20世纪70年代,因为贫穷,缺衣少粮的刘湾村村民大规模毁林开荒,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土地日益贫瘠。“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就是当时刘湾村村民的真实写照。

“越穷越挖、越挖越穷,‘蛮干’带不来富裕。”正值壮年的刘湾村村民徐绪祥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眼前的现实让他认识到:只有让山绿起来,乡亲们才能走出贫困,往后的日子才有盼头。

种树!徐绪祥横下一条心,要让荒山绿起来。

一把铁镐、一把铁锹……1979年,徐绪祥与妻子李大华在自家的自留山上忙活了一个冬天,除杂草、整坡地、栽树苗,硬是靠着双手种下了500余株杉木苗。经过两年辛勤管护,曾经沙尘飞扬的山地被一片绿意盎然杉木林所取代。一排排整齐的杉木承载着徐绪祥的希望,也坚定了他植树造林的决心。

植树造林的头几年,夫妻俩每天总是天不亮就下地,夏天烈日炙烤,汗水湿透衣衫,冬天寒风凛冽,双手裂开道道血口。他们记不清多少次被大雨浇成落汤鸡,自己熬草药治风寒;记不清多少次大雪封山断了粮食,靠咸菜垫肚子。整地、育苗、栽树、锄草、防火……林子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这一干,就是40年。

40年,夫妻俩从满头青丝到苍苍白发,村前的土崖荒坡也从茅草从生到满山披绿;40年,他们先后在350亩荒山上栽种树木10万棵,修建育林山路10多里,砌石岸5840米。在这片凝聚着他们心血的林子里,云杉、油松、雪松、罗汉松、刺柏等10多种树木枝繁叶茂,板栗、桃树、银杏等经济果木硕果累累,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见证着夫妻二人40年植树护绿的艰辛历程。

汗水浇灌绿满山。1989年8月,徐绪祥获省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3月,妻子李大华获得由全国妇联会和国家林业部颁发全国“三八绿色奖章”。他们的辛勤付出赢得广泛赞誉,被全县干群称为当代“活愚公”。

而今,年迈的徐绪祥与李大华虽步履蹒跚,却还是时常相互搀扶着到林区转转,因为舍不得这满山的青翠。谈及自己40年的“伟业”,老两口从容一笑:“我们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希望后辈们能守好新县的山山水水,造福子孙后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