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杨 柳 张辛欣
随着去年四季度以来各项逆周期调节措施相继落地,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更多积极迹象。企业开工积极的同时,紧紧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为经济发展聚集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打造技术创新团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北汽氢燃料汽车进入第四阶段研发,进一步改善环境适应性问题、降成本、延长电池寿命,令产业化前景可期;三一重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对工业品的运维和管理,提升工业利润;晨阳水漆推出植物基儿童漆,利用易降解的可再生植物,让涂装更环保……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等方面的突破,给生产方式、产业格局带来新变迁。
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愈发浓厚,还源自一系列政策落地增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去年以来,政府着力减税降费,今年更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企业负担轻了,创新发展后劲更足;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让企业有钱生产、有钱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搞创新;厚植“双创”土壤,营造良好科研生态,让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涓涓细流就能汇成大海,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创”见未来。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