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信阳菜要真正推广开,必须研发更适合广大消费者口味的菜品”。
主料:鳙鱼一尾,毛重约2500克;配料:大葱300克等;调料:食盐20克、花生油50克等……这道“鲇鱼山砂锅鱼”的做法,是由信阳市商务局提出,餐饮协会组织名厨起草,经过原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从主辅料加工到烹饪方法、制作工艺都有精确到克、厘米、分钟的严格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确保无论在哪家菜馆,只要是认证过的品牌示范店,都能吃到相同味道的菜品。在这个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过程中,信阳菜开始了少油、少盐、少辣,突出“养生”特色的嬗变。养生信阳菜,更好吃。
但如果你认为信阳菜可以就此红遍中国,概率百分之百,尚言之过早。
一个事物一旦步入快速发展期,原先自然生长阶段并不存在的矛盾就会浮现出来。“在大力推广信阳菜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着力破解人才、食材、钱财三个瓶颈。”信阳市商务局局长郭珂说。
人才就是厨师。信阳菜老字号瑞德丰酒家经理郭春顺说:“我微信上有好几个同行交流群,里面发布最多的信息,都是高薪招聘信阳菜厨师的。好厨师太稀缺了。”信阳菜制作讲究、工艺繁复,培养一名合格的厨师,没有3年不可能出师。同时很多名厨没时间授课带徒,很多年轻人又不愿意入行,导致厨师的成长速度与信阳菜馆的铺开速度严重不匹配。
食材就是土特产。同样是一盆老鸭汤,用光山县当地散养的淮南麻鸭,味道就格外鲜美。还有固始水萝卜,俗称“愣头青”,脆爽可口,就是不一样。对原生态食材的严苛要求,必然倒逼流通环节的有序顺畅。“现在买家找不到卖家,卖家找不到买家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物流成本也限制了信阳菜馆的发展半径。”信阳小六子土特产公司经理胡建民说。
钱财就是营销费用。不管是举办节会赛事、宣传推广,还是研发新菜式、开展厨师培训、打造美食街区,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还有,确立信阳菜馆的形象标识、开拓“互联网+”市场,以及认可度、辨识度、知名度的提升等,都非一日之功。
对症下药,信阳正在努力补短板——大师工作室+万人培训工程,解决人才问题;扩建直供基地,与万邦物流合作,解决食材问题;整合政府、行业、社会三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钱财问题。
当然,这些措施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新的问题和矛盾还会不断涌现。王天义他们就正在探讨中央厨房+卫星厨房的产业化方式,以延展信阳菜的覆盖半径;同时研发小包装、冰鲜装、成品装,让信阳菜随时走上零食小铺和国人餐桌。由此推算,信阳菜红遍中国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过程也将艰巨而漫长。
我们乐见那一天!
(原载《河南日报》4月14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