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伍德军:一生用心制好茶


□本报记者 郝 光 王 哲

“你从我这里找不到制茶的机械。”伍德军笑着说,“如找到一样,我送你1斤车云顶峰茶”。4月11日,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前,记者在车云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里见着信阳车云顶峰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伍德军时,他正带领着13位制茶师傅正在赶制新茶。

伍德军是土生土长的车云山人,17岁那年就跟着老一辈学习制茶,30多年来,他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于制茶上,坚守在海拔700余米的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村中,坚持传统手工炒茶。

“手工炒茶锅温特别高,杀青、揉捻、理条在10分钟完成,出锅以后进行风干、择茶、提香、摊晾等工序,手工炒茶不比机器制茶,时间火候全凭感觉。”伍德军说,“13位师傅最大的65岁,最小的才25岁,相差40岁,但是炒制出来的茶叶品质几乎相同,炒茶是个功夫活,不仅要能吃苦还要有天赋。”老中青三代人同吃同住,基于车云山高山茶的特点,精益求精,不断深化传统手工茶的加工程序,精研制茶技术。

2011年,他号召村里的茶农注册成立“车云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把自家的茶叶集中起来,商议制定每个工序的标准。在合作社成立后,伍德军与茶农们集资建设了标准化传统手工茶加工厂并改良种植方法和加工工艺,变传统粗茶为高档毛尖茶,使本村茶产业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越,大大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效益。2013年,为解决山区茶叶采摘难问题,伍德军带领社员修建了3.5公里长的茶园道路和三座生产桥。2014年,为解决山区茶园灌溉及村民饮水问题,伍德军又带领社员修建了7个蓄水水窖。

现在合作社经营着1000多亩茶山,年产高档毛尖茶4000斤,13个炒茶师傅,上百名采茶工共同忙碌着。因为采摘高山茶特别辛苦,伍德军很体贴采茶工人,记者遇到采茶工回来称重,他们有点丧气的小声说山太高太陡,高山茶采摘的重量不够。伍德军立刻回答说,都不称重了,全部都按照满额计算。

伍德军的女儿伍温馨说,他们家的茶一般每斤能卖到600元至3000元。直接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几乎没有在本地市场上销售。多年来,合作社一直宣传并引导茶农建设生态有机茶园,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春浅锄、夏深耕,以茶园青草做肥,促进茶叶生长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茶叶的食用安全和自身品质。

合作社成立5年来,在伍德军的带领下,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茶叶销量连年增长,社员年收入平均增加万元以上。

自2014年至2017年,伍德军共获得全国性的炒茶比赛金奖就有4个,2018年还获得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中国制茶大师”称号。

伍德军告诉记者:“下一步,我想加强茶旅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来茶山旅游、买茶,把车云山的茶推广出去,把信阳毛尖的名气打出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