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深度学习 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之我见


□陈 瑜

烟花三月,在罗山县教研室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来到郑州参加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短短的两天半中收获颇多。

深度学习,关注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课程标准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这样表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的微型小说《桥》一课,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发现作者的语言建构特点,整节课虽看上去很有深度,但学生学得并不吃力,余老师一直引领孩子们做批注式阅读,朗读指导很有技巧,步步深入,让我领略到了大师在处理问题时的那种游刃有余。

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微型小说《在柏林》,在虞老师巧妙的一步步设疑中发现语言的建构特点,先是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一段文字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梳理提炼出三个大问题;再根据这三个大问题,让学生猜,猜出来后才公布原文,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接着让学生拿出老师发的页子,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章的经典之处,甚至是小说的结尾还在让学生猜。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已经发现了文章的写作特点,结尾处的精妙也就在学生的猜测之中,这种环环相扣的设疑、解疑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浙江省特级教师何夏寿执教的《枣核》一课,更是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讲这个故事。首先让学生发现第一件事在写法上的特点,填在表格里,然后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现第二件事的写作特点完善表格;接着就让学生讲故事,学生在边发现边讲的过程中,语言的建构和应用得到了发展。

儿童阅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胡红梅老师的两节绘本故事课《奇遇记》和《三个强盗》让人听得舒服而充满趣味,她用聊书的方式让学生猜故事的发展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读出味儿、悟出情,进而领悟故事中用语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续编,最后揭示故事的主题,学生在与老师一步步的聊天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润物细无声般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它是对语言的重新建构和理解,是基于语言、在语言中,为了促成语言更好的发展。

在本次的活动中,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2.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3.能够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4.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涵是指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以主观爱好体现出来的对美的客观认知与创造。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综合性,是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养也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活动中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最突出的一节课就是肖绍国执教的《潇湘馆》。肖老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带“一”的句子,其实是埋下伏笔,这些带“一”的句子就是描写潇湘馆景色的句子;然后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潇湘馆的景美,语言文字之美,学生在老师的步步引领下,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最后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剖析林黛玉的内心,创设情境,续写一段话,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审美情趣的铺垫,在这一环节中进行再创造应用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不得不佩服肖老师对问题设计、课堂用语之高明。

这是第三次来参加由河南省校园文化促进会举办的全国名家教育论坛活动,我依然被震撼、被感动。自己与名家的差距很大,我会学习再学习,力争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

(作者系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