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李 海
3月13日下午5时,程书华在北京302医院放射科接受了首次放疗。这是他转入302医院的第13天,也是他离开脱贫攻坚战场的第19天。
19天前,手握肝癌晚期的诊断书,在做好工作交接、即将赴京治病的前夜,程书华的心里充满着悲情和不舍。他写下了那段虽简短却意无尽的文字,表达在脱贫攻坚决胜之际,不得不退出战场的遗憾。
妻子郑成琴却是另一番心境。
“当说他是肝癌晚期的时候,我当时头就炸了!”除了难以接受、以泪洗面,郑成琴更多的是懊悔。
2018年2月,郑成琴身体不适,在女儿程声欢所在的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程声欢叮嘱爸爸送妈妈一起来,程书华忙得不落屋。出院后,她又希望爸爸来接妈妈,他依然脱不开身。
“我当时很生气。妈妈还劝慰我,别生爸爸的气,他不是不管妈妈,是真的走不了。其实,我是想让常年劳碌的爸爸也顺便做个体检啊。现在想来,如果爸爸当时去了,也许就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程声欢哽咽不已。
时光在紧张忙碌中匆匆而过。几个月后的夏天,程书华开始感觉两个眼睛视物不清。他以为是用眼过度,只买点眼药水滴滴。去年11月,程书华开始感觉到腹痛、腿发酸,但脱贫攻坚正处在关键当口,“忍一忍就过去了,想等着脱贫验收后再说。”
就这样,一忍再忍,一拖再拖。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2月16日,他肚子突然急剧疼痛,没吃饭就睡了。但村里有份材料急需上报,我不让他去,他说那不行,工作我熟悉。那天夜晚好冷,还下着小雨雪,他工作到凌晨一点多才回来。”郑成琴回忆说。
回忆中,有苦涩,也有欢乐。欢乐荡开了郑成琴的眉眼:“每年我打工回来,走到哪儿乡里乡亲对我都特别热情,这家拉着唠嗑,那家留着吃饭。他们都说,你嫁个好老公,他对我们可好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自豪,很有面儿!”
程书华当村干部30多年,村里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一波又一波程弄人走出去,发了家致了富,他却像钉子一样,固守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普通、最繁琐的工作,村里各项工作的信息采集、材料上报,都非他莫属。谁家需要搭把手,跑腿上个户口、补办个医保,或者闹了矛盾需要说和,也一准找他没错。尤其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程书华更忙了。
前几年,两个孩子陆续上了大学,家中开支捉襟见肘。郑成琴希望丈夫辞掉工作,两人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但程书华说:“家里的事儿不也要人干吗?”
在程声欢的印象中,父亲对人热情,性格耿直。有一次,父亲帮群众跑腿办事儿,人家过意不去,买了一条烟到家里表示感谢,他立即送还给人家,人家又送来,他又送还去。人家急得没办法,就把一条烟拆开,让他尝尝,他才接着。
“爸爸一辈子拉不下脸去求人,也不希望我们成为那样的人。”程声欢说,她大学毕业时,母亲希望父亲去找在北京一家医院当领导的亲戚帮忙,被父亲拒绝。后来,她在实习的单位被评为优秀实习生,免试录用了,父亲特别自豪。
程书华病倒后,女儿在广州和北京之间来回奔波,正在天津实习的儿子也多次请假前来照顾,都希望多陪陪父亲。
看着懂事的孩子,程书华却充满了内疚:“我干了30多年的村干部,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唯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