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史笑妍 高 歌)春节期间,罗山皮影戏新秀剧团10余人兵分两路,一路到合肥,一路到驻马店新蔡县,在两地掀起皮影演出高潮。此次活动在合肥演出4场,新蔡县演出2场,观众5000多人。记忆中尘封多年的皮影戏,进入当代城市,重回现代社会,与时代共脉搏,在创新中前行。
近年来,罗山秉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引导皮影戏传承人大胆进行皮影戏的创新探索,修改剧本、减少唱腔、增加普通话道白,设计演员与观众的互动环节,创编和改编了《西游记》《山妞赴疆记》《平原枪声》等一批皮影戏,增加了大量精彩的打斗动作,深受群众欢迎。与此同时,推出小猫米罗、小猪佩奇、喜羊羊系列等大量类型丰富、样式新颖、色彩鲜艳的皮影衍生品,让古老的皮影与现代社会合拍共鸣。
“虽然皮影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价值独特,但是没有受众和演出的话,将会走向死亡。只有实现持续的演出,皮影戏才能够真正活下去。”罗山皮影戏传承人陈雨伦说。
随着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的需要,皮影戏这一独特的艺术经常受邀参演,皮影戏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度在不断地恢复,受众也在不断地增加,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艺术,从濒危中看到了转机。面对这一转机,该县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皮影的创作力度和扶持力度,在皮影戏传承发展中,改革原有的演出模式,推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作品,让市场进行检验。同时,利用传统节假日,定期举办展览、推广演出、更新剧目等,融入现代技术,推动皮影与木偶、舞台剧等不同的形式对接,培育大量受众,改善皮影戏艺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让传承人生活得更有尊严,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