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立堂 王 博 郭 靖
3月11日上午,程书华在北京302医院第一次做胃镜检查,回到病房后便气喘吁吁,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
程书华更不知道的是,自今年2月24日自己转诊到北京后,从北京到他的家乡、从家人到乡邻、从领导到贫困户,都在牵挂着他的病情。北京光山商会和光山驻京党委将7万多元捐款第一时间送到医院,仅程书华所在的乡村自发为他捐款达5.34万元,他所联系的贫困户曹成凤老人要自己掏钱坐飞机到北京去看看他……
在高质量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程书华在扶贫工作中的拼搏精神让家乡广大干部群众肃然起敬;广大干部群众也从程书华的扶贫事迹中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就宣传学习程书华的事迹作出批示。
肩负使命 不畏难险
谁也不会想到,程书华的一条微信竟会让人如此牵肠挂肚。2月23日,程书华在去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在脱贫攻坚检查验收决胜之际,我不得不退出战场。回想三年来的日日夜夜,真有行百里路半九十之感,非常遗憾,只能在旁观战加油。”这条微信在光山县脱贫攻坚微信群里一经转发,让全县干部群众无不动容。
程书华在北京的病床上还惦念着脱贫攻坚主战场,牵挂着扶贫工作和脱贫户;在他的家乡,程书华三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一点一滴令人唏嘘。
今年52岁的程书华,是光山县槐店乡程弄村余小堰组土生土长的农家人,1984年初中毕业就到村里任联队会计,1988年任村委会副主任和村文书。30多年来,程书华就是用一支笔、一把算盘、一颗真心为村民管好一本账,管好每一分钱,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是这条微信,才让人们发现程书华的可贵精神。
程书华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普通一员——虽然扶贫岗位不同,但历史使命相同;虽然是个小村,脱贫攻坚却与全国各地一样。
程书华所在的程弄村有17个村民组、452户1951人,是库区、山区和平畈夹杂的小村,2015年被确定为非贫困村,全村共有19户贫困户。2016年,程书华作为该村的扶贫专干,承担起了4家贫困户的扶贫任务。在4家贫困户中,一人是五保户、一户因学致贫、一户因病致贫、一户因残致贫,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村级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于程书华来说,他就是这针眼里的一条线,针脚走哪儿他就得随到哪儿。说“难”,因为自己是文书,要处理村里的来往账目,撰写文字材料;说“险”,虽然4家贫困户不算多,但事关中国共产党“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的庄严承诺。程书华两副担子一肩挑。
在程书华的办公桌上,放着《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入户调查问卷(非贫困户)》等扶贫脱贫的相关书籍、文件等。在一本《槐店乡程弄村值班记录本》上,第一页就是程书华2018年1月14日的记录,他用工整的字迹记录当天学习全省督查巡查方案和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激活社保卡等情况。
程弄村党支部书记程茂永告诉记者:“字如其人。程书华在扶贫工作中就像他写的字一笔一画那样认真。”
程弄村程姓是大户。今年55岁的程茂根与程书华的家相距不到100米,程茂根2015年底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他是程书华联系的4个贫困户之一。2016年初,程书华看到程茂根病情严重,就把他送到县医院,楼上楼下为他办理入院手续、出院手续和医疗补助。待程茂根病情好转后,又为他争取了一个护林路员分益岗位,还帮助他妻子免费培训充绒技术,这两年到外地做羽绒生意,年收入达25000多元,去年还装修房子娶了儿媳妇。听说程书华在北京治疗,程茂根用颤抖的手拨通电话,当电话那端传来程书华的熟悉声音,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忠诚履职 无私奉献
去年2月,程书华的妻子郑成琴到女儿工作的广州一家医院看病,女儿让程书华一起去,可程书华总是说“等脱贫验收后再说”。去年夏天,程书华感觉两眼视物不清,只是买些眼药水滴滴。去年11月,程书华开始感到腹痛、腿发酸,但正值年度脱贫“摘帽”的当口,他仍是那句话“等脱贫验收后再说”。
就这样,程书华一忍再忍。今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四,程书华肚子突然急剧疼痛。当天,正值村里向县、乡上报检查脱贫评估材料,这些材料全部出自程书华之手,是几个月来村干部一起战斗的成绩单,他放心不下。当他赶到村里发现表里的动态数据急需调整,立即坐在办公桌前工作。完成档案卡已是次日凌晨,程茂永发现雨夹雪的夜里程书华竟然疼得额头冒汗,急忙用车将他送回家,让他抓紧到医院检查。2月21日上午,程书华到医院检查前还到村部办公室与同事打招呼,没想到下午检查结果竟是肝癌晚期。
2月28日,光山县委书记刘勇批示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要向程书华同志学习”,并要求尽最大努力为程书华的病情做好治疗工作,同时安排县乡领导到北京医院看望慰问程书华。
3月1日,程弄村为其捐款的微信群刚建立,退休教师程茂栋第一个捐出200元。今年79岁的肖宇莲儿子一家在郑州打工,平时由儿子给生活费。她得知程书华情况后,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到村支部,说啥也要捐100元,还叮嘱让程书华好好治病。74岁的曹成凤是程书华联系的贫困户,一提到程书华就抹眼泪,听说距离最近的信阳明港机场通航了,她就想坐飞机到北京去亲眼看看程书华。
曹成凤是上世纪70年代的村干部,已经退职18年,家里6口人,丈夫已去世,因供养3个孩子上学,2016年成为程书华联系的贫困户。
想当年,程书华到村里工作时,曹成凤已是村里老干部,现在,因学致贫成为贫困户,有着40多年党龄的曹成凤深感有愧于党。程书华却是厚爱一分,经常到曹成凤家走访,针对曹成凤常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实际情况,程书华为其申请办理了医保,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按照扶贫政策,程书华为其三个孩子申请享受就学优惠政策。为了帮其家庭稳定脱贫,程书华利用国家的金融扶贫政策,争取5万元小额贷款帮助她从事家庭养殖业。如今,曹成凤的猪圈里养着几头品种猪,今年出栏可以增收上万元。
最让曹成凤过意不去的是,去年年底的一天,程书华在乡里开完会到她家,给她送医保卡,询问办年货情况,看看栏里猪的长势,曹成凤趁空让儿媳下了一碗肉馅饺子。可是,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桌上,程书华说啥也不肯动筷,执意骑着电瓶车走了。曹成凤望着一碗饺子,眼里一阵发热……今年正月初六,程书华一上班就到曹成凤家走访,虽然相隔时间很短,但曹成凤一眼就看出来程书华病了、瘦了,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闻讯程书华在北京看病,相识和不相识的人纷纷为其捐款,一位在校学生从生活费中捐出50元,不愿意留名。
坚守基层 勤奋敬业
程书华可能不知道,眼下程弄村6.8公里长的君实路正在修筑路基、国土绿化提速和植树造林正在热火朝天、依库修建的鱼塘正在紧张施工、脱贫之后的程弄村民正走向美好的小康明天……
在北京治疗这十多天里,程书华从来没有关闭手机,不仅因为村民们时不时到村支部打听程书华的病情。更因为脱贫攻坚随时接受国家检查,他放心不下。
曹安全是程弄村的副支书,现在临时接替程书华的工作。曹安全曾是程书华的中学英语老师,在和程书华联系时,电话那端的程书华仍像当年对待老师一样,态度谦虚,细致认真,还时时不忘提醒曹安全做好查证工作。
在程弄村支部办公室的一个铁皮档案柜中,蓝色的文件盒插进红色标签,一一标明文件内容。全村19户贫困户档案表,每户有6份必填内容,一项不漏。一张A3纸大小的《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上,共有79项内容,经程书华填写的表格没有一处涂改的地方。
程书华办公桌上的用品极其简朴:一瓶液体胶、一盒红色印泥、一个用彩色长尾票夹盒做成的笔筒,还有一个简易的办公计算器、一支水笔,就是在这样的办公环境里,程书华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为上级决策提供准确的数字和正确的信息。
担任扶贫专干3年来,程书华负责村级档案的整理,扶贫业务知识的培训,每天在办公室工作6个小时以上,坐下来就是档卡整改、报表材料。在乡里接受扶贫专干培训后,再把村干部组织起来共同学习,边学边训,让每一个帮扶人都能精准帮扶。
因残致贫的程书海是程书华联系的一户贫困户,因视力残疾,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气。程书华利用同姓同辈的关系经常找程书海讲政策、讲典型、讲小康,激发他勤劳致富的信心。借助光山县免费培训就业的机会,程书华将他送往培训班学习,学习之后又借钱给他做路费到湖北打工。今年春节前,程书海打电话给程书华,第一句话就说,赚钱啦,回来一定把路费的钱还上。可是,还没等他回来,程书华就住进了医院。
“我做人比较低调,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程书华在北京治疗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淡淡地说。
几十年基层工作的实践证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程书华的入党申请书和入党志愿书上,手写的字迹没有一处涂抹或改动。去年5月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程书华以1267票的最高票当选村文书。在记者的这次采访中,我们只发现程书华的一张照片,那还是他2011年10月游览北京长城时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石刻前的留影……
程书华,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最基层的村干部、扶贫专干。他如此的平凡,只是在基层工作无数个村干部中的其中一个,甚至在乡村的相册里都找不到他的身影;但他又是如此的出众,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与槐店乡百余名、光山县千余名党员们一起,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程书华,真好汉——脱贫攻坚的路上,你没有掉队;
归来吧,程书华——奔向小康的路上,家乡盼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