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河南粮王”的嬗变之路


□本报记者 徐 冉

十年前,他流转了17000亩土地,承包了全县百分之一耕地面积,是闻名遐迩的“河南粮王”;十年后,他投资1000余万元,流转6000余亩土地大规模栽种树木,是声名鹊起的种树大户。

当下我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土绿化暨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在息县彭店乡大张庄村记者见到了这位当年的“河南粮王”,如今的种树大户。

和十年前相比,今年56岁的柳学友变化不大,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依然是那个虎虎生风、雷厉风行的“河南粮王”。

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里发生了什么让这位“河南粮王”爱上了种树?

“以前我只知道种粮食,没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我豁然开朗。”柳学友说,近几年他逐步走上了植树造林的道路,尤其是去年年底全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以来,为推进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息县县政府采取“政府租地+公司和造林大户进行承包”的合作造林模式,连续10年以每亩每年600元的标准替种植大户交付土地租金。政府的好政策,更坚定了柳学友植树造林信心。于是他毅然投资1000余万元,流转6000余亩土地大规模栽种树木“种树好,不光能发展自己的事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为生态发展贡献力量,一举多得!“

在柳学友流转的土地上,记者看到,三四个植树工搭载着一台机械,从平地上轰隆隆地驶过,犁沟、下苗、压实、起垄、浇水、走直,六道工序一气呵成,一排柳树栽种下来操作过程不过五分钟。

“瞧,那就是我们的‘植树机’,一台机器能顶得上100个棒劳力!”指着那台机械,柳学友自豪地说。谈起“植树机”,柳学友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他的话语中,记者得知,柳学友的大儿子柳林一直以来喜爱研究机械,这台“植树机”就是柳林用四驱四轮拖拉机改造而成,目前已经是设计相当成熟的第三代机器。“如果单用人力,一天一个工人只能栽种30棵树,现在一台机器加上两三个熟练工,5秒钟就能种一棵树,一天下来能种植树苗6000棵,效率又高,质量又好!”

随着柳学友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柳林又陆续改造出“施肥机”、“起树机”等农机器械,帮他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的大问题。现在柳学友雇佣的工人里,既有70来岁的老人,也有青壮年,他们只需简单地操作各类农机就可以完成种植。“在这里干活省时又省力,工资开得也高。我一天能挣100元钱,还是一天一结。”72岁村民刘世明笑着告诉记者。

“再有个两三年,这里将会是一片林场,这一片是红叶石楠,那一片是水杉和冬青,那时再邀请你们来看看我们村的大好风光。”柳学友站在林地边骄傲地告诉记者,看着那一排排在春风中茁壮成长的树苗,记者仿佛看到一片孕育着希望的绿地正在缓缓生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