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
出彩已经成为引领河南发展的时代强音。全省党员干部要比一比克难攻坚的战斗力,勇挑重担,敢拼善搏,求实求效,带领广大群众攻城拔寨,用一场场胜利、一个个出彩,绘就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
什么是战斗力?作风硬出战斗力,战争是武器的对抗,也是作风与意志的较量,只有作风顽强,才能塑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铁军”;本领强增战斗力,时代对人才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领导干部得有几把刷子才行;执行力、完成率体现战斗力,战斗力就是落实能力,“5个90%相乘等于59.049%”,90分乍一看是个不错的成绩,但如果每个节点都打一点折扣,结果就是不及格,一项工作涉及多个层级、多个环节,全力以赴落实、百分百努力,才能硕果累累,才真正是有战斗力的表现。
当前,改革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前进的道路上,“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摆在面前。如何在多重困难叠加、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交织的条件下,进一步激发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步伐;如何在不确定性因素上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信心决心,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如何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进一步拓展开放通道、完善开放平台,以扩大开放赢得更大主动……在复杂经济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弄清“难”在哪里、“坚”在何处,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扭住“实”字干。
的确有些干部与此不相适应。有的失之于“懒”,甘当“太平官”、过逍遥日子,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碰到矛盾和问题要么东躲西闪,要么“击鼓传花”;有的失之于“软”,遇事扛不住、顶不上,只能打“顺风球”,打不了硬仗、苦仗、恶仗,一上去就后退溃败;还有的失之于“轰”,大轰大嗡,搞轰轰烈烈的大场面,看起来很重视也很坚决,但落实一阵风,过后一场空,到底消灭了多少“敌人”,取得了多少战果,却是一笔糊涂账。这些实际上都是“软腐败”,华而不实,抓而不实,一切都是“浮云”。
“比一比克难攻坚的战斗力”,就是要比谁的作风更优良,谁的本领更高强,谁解决的问题矛盾多,谁取得的发展成效大。我省持续打好“四张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四条丝绸之路,都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脱贫攻坚目前已让我省近700万农村贫困人口拔穷根、奔富路,黄柏山林场人、民权林场人等创造出造福生态的“绿色奇迹”,也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挑战,战胜了就是机遇;危机,克服了就是资源,时代要求我们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信念坚力量坚。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靠的就是铁一般的理想信念,打不垮、拖不烂;林县人在太行绝壁上凿出人工天河,靠的也是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执着信念。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挺直顶天立地的脊梁,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克难攻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党性修养和干事创业中,锤炼成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本领足底气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高强本领不会从天而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要带着问题学,把攻难点和抓重点统一起来。瞄准发展中的矛盾、工作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要到群众中学,将“为了谁”与“依靠谁”联系起来。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把握规律学,使贯彻上级精神与创造性落实结合起来。掌握和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和市场思维,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富有针对性,在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成效。
作风强斗志强。要永葆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砥砺斗争意志,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平时能看出来,困难时能站出来,危机时能豁出去。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尤其是他抓工作的韧劲,认准了的事就要锲而不舍干下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要在低调务实中见战斗力,不事张扬,咬紧牙关,埋头拉车;要在担责担难担险中见战斗力,斧头往最硬处砍,攻坚往最难处站,有一股硬汉精神;要在变化中见战斗力,蚂蚁啃骨头,一点点把困难“啃”下去。
我们走在出彩路上。紧迫的任务、光荣的征程,呼唤着我们在“五个比”中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发展本领、战术策略、领导效能、精神状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把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