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雪亮工程“照”平安


本报记者 段黎明 孙浩然

“我们信阳这几年可安装了不少‘天眼’摄像头,现在无论在哪里,我都特有安全感。”

“前几天,我坐出租车时,将一件小行李落在了车上,就是通过路上的摄像头,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

……

市民口中的“天眼”,是我市正在建设的“雪亮工程”。昨日,针对该工程建设情况,记者在街头走访时,市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称赞不已。

2016年9月,信阳被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和公安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河南唯一的“雪亮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形成了市县联创、乡村共建、行业联动的创建局面。

市公安局科技科科长赵宇宁向记者介绍:“两年多来,我市‘雪亮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15亿元。建设完成一类视频监控探头25972个,建设整合完成二、三类视频监控探头59804个(不包括市直单位);搭建完成市级交换共享平台1个,县级交换共享平台8个,市级行业分平台19个;建设完成智能卡口1652套、电警117套;接入高空瞭望69个;在车站、检查站等重点部位共建829套人像识别系统,真正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公安平台与同级综治平台联网对接,构建了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联互通、全网共享’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系统。”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利用视频监控破获各类案件522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33%。同时,积极和市城市管理、卫计、水利、交通等19个行业部门对接,将视频探头资源接入共享平台,全力打造了具有信阳特色的‘雪亮工程’。”市公安局科技科技术员周洋对记者说。

记者随后来到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管理中心大厅的屏幕上正实时播放四一路涵洞、火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的动态画面。数字化管理中心技术保障科科长何磊告诉记者,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用促建、服务实战”的理念,将“雪亮工程”与数字城管平台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行业“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先后完成了与公安天网1100余路视频监控的资源共享,整合接入了8县5区城市管理部门2000余路二、三类视频,基本实现了全市域城市管理行业“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大幅提升了数字城管平台的监督发现能力,为构建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2018年,我市利用“雪亮工程”全天候、动态化、实时化的优势,加大对占道经营、违章建设、倾倒垃圾、乱排污水等动态性城市问题的监督力度,形成监控发现、受理立案、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的闭环工作流程,累计发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3300余件,实现了城市面貌的快速提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平台管理整合工作,扩展视频覆盖范围,提升视频应用效能,加大无人机、RFID射频、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的研发运用,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高度融合,加大市政设施隐患、高空违建、公共安全等问题的巡查发现力度,推动智慧化升级,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进程,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平安信阳、宜居信阳建设作贡献。”何磊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