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药膳成为信阳养生菜的一张“王牌”


本报记者 张勇 张军锐

岁寒春意暖,申城欢乐年。正值喜迎新春佳节之际,一场药膳食养讲座,给信阳人民带来美味和健康,并带来深深的祝福。

舌尖,不仅承载味道,更守护着健康。药食同源,千年不变的传承,让信阳菜从一开始就融入养生的元素,在江淮之间演绎着一个个舌尖上的传奇。

“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房、无病吃药膳。”1月27日,我市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国药膳研究会标准化办公室主任董国峰博士,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副处长荆志伟,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单守庆莅临信阳,举办药膳食养促进信阳菜提质升级创品牌讲座,专家的讲解让人们耳目一新。

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誉的信阳,药膳食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6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有200多种可以入药膳,将信阳菜与药膳相结合大有文章可做。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信阳菜的若干意见》,把推广信阳菜作为发展生态旅游、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推广信阳菜也促进了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经过3年苦练内功打基础,通过制定菜肴标准、研发养生药膳、挖掘文化故事、加强营销宣传、开展厨师培训、打造美食街区等一系列举措,信阳菜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到了提质升级创品牌关键时期,药膳开发研究,将为信阳菜产业的发展再添动力。

养生信阳菜、生态好食材。信阳菜的定位就是养生,在对品尝过信阳菜的众多食客的调查中,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信阳菜是“吃了还能吃、吃了还想吃”的菜,并对信阳菜的烹饪技艺赞不绝口。

2018年10月12日,河南省质监局发布了《信阳养生菜烹饪技艺通用技术条件》地方标准,对信阳养生菜的名字、原料、烹饪设备、技艺等都作出规定,其中明确了只有用原生态纯天然的本土食材做出来的美食,才能称为信阳养生菜。

信阳独特的气候、自然和生态条件孕育出优质的生态食材。目前,利用信阳毛尖、南湾鱼、淮南黑猪、光山麻鸭、潢川贡面等一大批得天独厚的生态食材,烹饪出了独一无二的信阳味道,使信阳菜兼融南北风味,具有鲜嫩、香郁、爽滑、淳厚、适中的特点,煎、炸、氽、闷、炖,自始至终都散发出活色生香的诱人气息。

信阳菜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菜系,发端于商、周朝代,发展于明、清时期,清末基本定型并逐渐成熟。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信阳菜也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烙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就吃过潢川的马蹄鳖,朱元璋逃难到罗山吃的就是大肠汤等。近年来,信阳菜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搜集、整理信阳菜历史文化故事、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咏菜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资料,以文化体验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让外地游客在赏菜形、听故事、品美味、问疑惑、思故人的同时,加深了对信阳菜的印象。同时,立足信阳、布局河南、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统筹规划美食旅游空间,深度整合美食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美食旅游产业,构建从食材种养、半成品加工、互联网配送、药膳研发到品牌示范店和美食街区建设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全面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开发药膳是推广信阳菜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市将联合中国药膳研究会在信阳组建一个中国药膳文化研究会,研究开发信阳药膳,促进信阳菜提质升级创品牌。“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药膳研究会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全市餐饮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信阳药膳,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出健康、吃出文化,让信阳药膳成为信阳养生菜的一张‘王牌’,让养生的信阳菜为中原更加出彩和魅力信阳建设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信阳菜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丽信心满满地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