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工 交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发挥劳模引领作用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平桥区总工会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综述

省总工会交叉检查组到平桥区扶贫示范基地考察交流
平桥区举办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事迹报告会

晏玉书

平桥区总面积1889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人,所辖23个乡镇(街道),3个产业集聚区,职工总数6.9万人,农民工22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各级先进模范人物598人。其中,全国劳模8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部级劳模3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市级劳模119人,区级劳模437人。劳模是时代楷模,是社会精英,有着丰富的技术资源优势,有责任和义务带领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在工会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平桥区总工会坚持“高站位、建平台、重引领”的工作思路,秉持“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帮扶理念,积极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根据该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各级劳模先进人物及农民企业家等成功人士精准布局产业,探索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的富民之路。

做表率,在精准扶贫中创业绩

坚持高处站位,落实“统揽”要求。平桥区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劳模先进人物为主体,深入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明确将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作为统揽工会工作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健全由各级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的助力脱贫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压力,精心推进落实,为确保“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务实管用,精心组织部署。一是建好队伍。平桥区总工会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发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部署,积极动员劳模先进人物发挥“领头羊”作用,投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先后组建起规模达20人的劳模扶贫服务团,其中企业家身份的劳模先进人物5人,种植、养殖等行业技术专家身份的劳模先进人物15人。各基层工会主动协调扶贫主管部门,筛选拟由劳模助力脱贫的贫困户,掌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诉求,结合劳模自身优势和贫困户实际,提出结对帮扶意见,逐户建档立卡,纳入地方扶贫信息系统管理,为劳模开展扶贫工作搭建桥梁。二是抓好指导。平桥区总工会坚持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各乡镇积极指导辖区劳模与贫困户制定帮扶规划,共商脱贫措施,加大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扶持创业、困难救助工作力度,提高了帮扶实效。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特色品牌。平桥区总工会在全区广泛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挑重担、创一流”为主题的劳模示范带动工程,已建立并挂牌“平桥区总工会劳模扶贫示范基地”20个。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创业示范等形式充分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实施产业带动脱贫。

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批群众致富。平桥区总工会利用劳模经营创办实体等方面的优势,采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带领群众致富。鸡公山酒业董事长、省劳模朱耀辉发挥酿酒产业需求,分别在洋河镇小洋河村和五里镇王店村共投资建设600多亩的甜红高粱生态园基地,企业免费提供优良甜红高粱种子、化肥及种植技术给农业合作社,且以每亩80元的种植补助支付给农业合作社,并对种植户种植的红高粱实行保护价收购,每亩实现效益近1000元,共为贫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60余万元;信阳艾尔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区劳模吕其运,在胡店乡、五里镇、四川惠东、山西等地流转荒山10000亩,带动贫困群众种植艾草,并全部回收生产销售,项目区贫困户人均年增长1.5万元,每户年增长3万元,起到了很好的带贫效果,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带动性。

送“一技之长”开启贫困群众致富之门。平桥区总工会依托区职教局职工(农民工)培训中心,以转移就业促进脱贫攻坚为抓手,大胆作为,将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使之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通过“帮着学习技术,盯着发展产业,督促把产业做起来”这种知识技能“扶贫套餐”的输送,改“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这把开启产业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主要采取课堂理论授课和现场实操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区人才办、区电商办、区旅游局、区食药局等开展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村流动厨师等培训,联合扶贫办、畜牧局、农业局及各乡镇等部门重点传授水稻、玉米、花生、葡萄等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猪、羊、鸡等家畜家禽的养殖技术,做到以需定培,到村到户,下乡入企,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以来,该区总工会共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到明港镇吴堂村、长台关乡杨庙村、高粱店乡回龙寺村、兰店街道、洋河镇等17个村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通过送培训下乡村,对王岗乡大山头村农民进行家兔养殖技术培训,并依托中原丘陵合作社负责回收,利用“互联网+”把兔子卖到了全国各地;区劳模丁上在邢集镇依托稳发养殖合作社为贫困户培训贵妃鸡养殖技术,项目区受益贫困户可户均增收2.4万元,实现“合作社增效、贫困户增收”的良好局面。

提供一批岗位促进就业。平桥区总工会提供经济实体,促进安置一批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促进共同致富。信阳市宜农实业有限公司及旗下信阳市明港大丰收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区劳模郝世俊创办的专业从事蔬菜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市区各大商超、明港市场等。仅甘岸蔬菜种植园,年产蔬菜超过350多万公斤,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公司采取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与明港镇张湾村委员会等单位达成联结协议,共联结农户1060户,联结总人数3000余人,其中贫困户115户350人。共流转农户闲置耕地5306亩,每户每年可领取流转费5000元左右。每月可提供23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就业,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农户每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市劳模曾凡高,是平桥区繁高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积极争取市物价调节基金、农技推广项目资金和扶贫项目资金100万元,投入甘岸街道二郎蔬菜生产基地,带动贫困农户200余人就业,除优先提供工作岗位外,打工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得到1500元的扶贫救助,确保每个贫困户打工者每年能有1.5万元的收入。这些事例说明,劳模能有效地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在该区的产业扶贫工作中创造一流的业绩。

献爱心,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不忘初心,践行社会责任”。平桥区总工会积极号召劳模成功人士发挥各行各业劳模岗位优势,因势帮扶,为贫困群众奉献爱心。鸡公山酒业董事长、省劳模朱耀辉,在不断壮大公司规模及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始终不忘服务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捐资助学、百万义卖捐款、支持希望工程等各类爱心活动,已连续9年通过区总工会向“金秋助学”活动捐款27余万元。凯振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市劳模陈万德也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活动,累计为贫困学子捐款33余万元。省劳模陈长宝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向苏双楼村和陈畈村的35户贫困户捐助定向帮扶资金3.5万元。市劳模郭景朝参与精准扶贫,与五里店镇王水村小学的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建立长期关爱机制。其他劳模也积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在扶贫攻坚行动中彰显作为,贡献力量。

强宣传,以劳模精神助推精准扶贫

“扶贫先要扶志”,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既是保持和发扬劳动模范先进性所必需,也是困难群众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迫切需要。平桥区总工会注重发现和挖掘新形势下的劳模精神,用劳模的敬业、创业和创新精神鼓舞和激励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一是号召劳动模范带头做表率,深入贫困村、贫困户20余次,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讲述自身先进事迹,使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激发自主脱贫的斗志。二是利用平安大道人流量多、劳模相对集中等特点,选树68名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建设“劳模宣传一条街”常态化平台,展示劳模风采,弘扬劳模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三是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在全区20个劳模扶贫示范基地中选取了13位事迹突出,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较大的省、市、区劳模,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深度挖掘,成功举办了“平桥区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事迹报告会”,讲述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汇聚了力量。

照片由平桥区总工会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