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 农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浉河区:下足“绣花”功夫决胜脱贫攻坚


勤劳致富 彭京生 摄

师宣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浉河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扶贫开发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下足“绣花”功夫,汇聚全区各方面力量、各种资源投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区共有13个乡镇、办,176个村、居委会涉及脱贫攻坚工作(含鸡公山管理区)。49个贫困村中,有25个已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从2014年底的6093户14750人减少到2830户5116人,贫困发生率从4.09%降至1.42%。

重合力、强攻坚,干部作风转变再深化

浉河区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完善了脱贫攻坚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帮扶体系、督查体系、追责体系等“五大体系”,制定了《浉河区脱贫攻坚奖惩办法》《浉河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业务管理人员的意见》《关于以作风督查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浉河区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会议研究、调度推进、考核检查等工作机制,厘清工作职责,完善制度体系,全力构建脱贫攻坚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区处级领导率先垂范,坚持每周至少一天到联系的乡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实地解决问题,每周参加联系乡镇周调度例会,定期走访联系帮扶村和贫困户;每周听取分管行业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区直各行业部门、帮扶单位严格履行脱贫攻坚职责,认真抓好问题整改提升,扎实开展帮扶工作,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各乡村围绕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结合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专项问题整改,及时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全面加强督查考核,持续加大以暗访为主的常态化督查巡查,每周明确一个督查主题,对督查结果实现每周通报、每月汇总,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作为干部提拔任免的重要参考。对于督查中发现的组织领导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及对各级反馈问题整改不及时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切实以严明的纪律、严肃的问责,倒逼作风的转变和责任的落实。全区共开展督查巡查338次,下发脱贫攻坚督查通报41期、督考通报9期;共梳理出信访问题线索10条,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25起,党纪政务处分30人,诫勉谈话19人,约谈29人,通报批评6个单位,责成2个单位向区委写出深刻检查;先后对1名分管的科级干部进行了免职,对履职不到位的2名责任组长、1名驻村第一书记全区通报批评,召回了1名工作作风不实、工作不在状态的第一书记。

重基础、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再加速

对照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标准,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方案,拟定整改措施,制定了贫困村退出任务分解表,逐项列出任务进度、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区政府每周召开项目调度会,强力推进项目实施,12月15日底前完成水质检测、文化广场建设、存量危房清零、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对2657户存量危房进行清零,实现危房改造全覆盖,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全区“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共195户549人,目前所有工程全部竣工,搬迁人员全部入住,并完善了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对全区157个行政村农村饮用水开展水样采集检测工作,共采集检测4210份水质,对水质检测不合格的,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解决,并进行二次采样检测,解决了3050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44个已建水厂的巩固提升工程,实现水质检测全覆盖;对41个贫困村和96个非贫困村的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全覆盖;持续加强乡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安排整村推进项目18个、通村公路项目37个;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28个,用于改善乡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全区49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通车,其中45个村通客运班车,4个村通预约车,设置停靠站点38个,候车棚11座。

重产业、稳增收,产业发展步伐再加快

针对产业扶贫带贫能力弱,产业措施落实到位率低的问题,制定了《浉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发挥茶产业优势、扶持发展“多彩田园”示范工程、深入推进产业金融扶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稻虾共作”等“八种模式”,理思路、定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规划茶叶标准化初制加工厂,建设产业扶贫基地,搭建融资、营销平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扶贫带贫能力,实现了大产业增收全覆盖、小项目增收精准到户。

培育“多彩田园”示范工程178个,贫困村覆盖率100%;产业扶贫共带动贫困户6350户15368人,产业扶贫措施覆盖率98.98%,产业扶贫措施叠加度219.23%。乡村大力发展“稻虾共作”,成立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10个,全区“稻虾共作”养殖面积达2838.77亩,带贫350户。出台了《浉河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浉河区金融助推产业扶贫实施细则》,区金融办积极协调农联社加大对金融扶贫贷款的办理力度,按照金融机构要求,除非必须要件外,尽量简化放贷程序,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加快办理金融扶贫贷款手续,做到能贷则贷、应贷尽贷。

重民生、优服务,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广播电视户户通方面,区财政投入资金42万元,为贫困户采购安装了1286套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健康扶贫方面,全区9种大病困难群众患病人数107人,已救治107人;规范实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6187户14919人,签约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补贴等五道保障线共为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用41343人次、6032.33万元;门诊重症慢性病做到应办全办,共为3548人办理慢性病卡,降低困难群众住院结算起付线,提高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门诊重特大疾病及门诊慢性病报销26130人次、1141.4万元;贫困人口区域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累计7054人次,免押金675.5万元。

教育扶贫方面,严格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发放教育补助资金4238人次、1027万元,办理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56人次、580万元。兜底保障方面,将834名六类人员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办理残疾人证2598人,完成各类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867户,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453人次、577.77万元;为7183户12989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337.94万元,为2096户2131人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923.07万元,为25名孤儿发放救助金25.55万元;为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户发放电价补贴49.14万元。

重投入、全方位,资金运用更加精准

对照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标准,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短板,加大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在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文化广场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上投入近6635万元。充分发挥茶产业优势,启动茶产业发展基金,在产茶乡村规划建设茶叶初制化加工厂,对72家建厂带贫茶企进行奖补,可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对149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摸底核查后,区财政投入1700万元,对50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扶持,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区本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已达7119.19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