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冉)搬运树苗、培土围堰、踩紧压实、浇水灌溉,在村民们密切的分工协作下,新栽种的水杉苗木在阳光下整齐排列,这是记者12月3日在平桥区肖王镇张新店村沿路两旁看到的热闹景象。
冬意渐浓,沿信正公路一路向东,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是热热闹闹的村民植树大军和身旁大片的新植苗木。2017年年底,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大幕全面拉开,平桥区高标准谋划布局,在辖区多个乡镇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按淮河干流两侧各300米至500米,高铁、高速两侧各100米,国道、省道两侧各50米,其他县乡道路和河流两侧各10米至30米标准进行绿化,掀起了冬季植树造林的高潮。
在陡沟淮河大桥南岸东侧肖王镇全民冬季植树活动1号基地,河道两侧的苗木排列成行,淮河生态廊道雏形初现。两年前,由于河砂无序开采,生态遭到破坏,当地在全力打好河沙整治歼灭战的同时,全面加强淮河干流及支流河道绿化工作,加快河道生态建设,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围绕绿色生态廊道开展生态林种植。
“廊道绿化是大力实施淮河生态修复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据平桥区林业局副局长钱德林介绍,目前,肖王镇共发动3000多人义务植树,已完成银杏、美国红枫和火炬松等树木2万多棵的栽种任务,栽种面积600多亩,廊道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生态经济、旅游观光、森林景观和岸线防护为一体的景观带。
增绿更要护绿。自全面启动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以来,胡店乡统一购买花种、树种,并聘请40人的专业绿化施工队伍,投入林木管护工作,做到栽种与日常管护、巡查相结合,切实提高新栽苗木成活率。同时,该乡将高铁两旁土地按20年周期流转给植树大户,实现管护外包,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截至目前,该乡已完成植树3000余棵,拟绿化面积4400余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4000余亩。
“今年以来,平桥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对国土绿化、创森工作的认识和谋划能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11月23日,平桥区委书记李灵敏信心十足地说。
在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过程中,钱从哪里来?如何算好“绿色账”?在11月24日举行的信阳市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上,平桥区用一串数字给了记者一个直观的答复:全区绿化总投资6.6亿元,其中直接投资2.6亿元,间接带动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4亿元。目前财政已拨付10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投资1500万元用于107国道绿化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推动造林工作开展,平桥区将“创森”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造林大户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区里为绿化造林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政策性项目带动,茂晟源高效农业专业合作社、神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大户、合作社和公司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合作社造林和购买社会服务造林成为平桥区的主要造林方式,占到了全部造林的90%以上。高标准建设的精品示范园和林带,带动平桥区林业建设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有600元租金。现在地里的活儿不多,帮林业企业栽树,一天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在肖王镇张新店村,正在植树的村民许家清高兴地对记者说。
“土地从农民手中有偿流转出来,一方面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有了一份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另一方面也通过绿化苗木的栽种、浇水、管护及下一步的淮河文化旅游等途径,为部分有意愿的农民提供一份务工的收入。”肖王镇党委书记肖国亮告诉记者,通过政策性项目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自愿加入植树造林活动中。
截至目前,全区土地流转任务已全部完成,整理廊道绿化边沟481公里,廊道整地2万亩,荒山荒坡整地1.8万亩。全区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457万亩,任务完成率105%,取得的成效先后受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和市长尚朝阳“点赞”。
绿色,是信阳发展的不变底色。平桥区的“创森”工作只是全市的一个缩影,2018年作为创森工作的开局之年,我市实际完成造林面积37.6265万亩;城区绿化有效提升,绿化率达到42.46%;通道绿化持续改善,全市廊道绿化达4.63万亩;对河流两岸进行新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长度271.1公里,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提高70%以上。在绿满中原的蓝图中,信阳人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担当,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