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过 河


郭长青

一条古老的河,它是大别山的一条动脉,从大别山腹地黄毛尖出发沿北麓奔向淮河,因水急如泼故名泼河。泼河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的母亲河。

泼河对我的故园郭畈似乎格外地眷顾,在此转了一个大湾将其半包围,郭畈以宽阔的河道接纳这如泼的激流,平息汹涌的波涛,使如猛兽般的洪水放慢了脚步缓缓流淌。由于这条河水的滋润,故园风景秀丽宁静祥和,被风水大师称之为“莲花宝地”,如今是光山县泼陂河镇的一个美丽乡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指示下,人们在泼河的上端修了一座水库,这就是被誉为豫南明珠的泼河水库,从此这一地区地理格局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郭畈这段河就位于水库下游之首,郭畈河之南是水库,河之西是泼陂河古镇,与水库管理局、古镇明清街隔河相望,近若咫尺。然而,在曾经的年代,文明与愚昧、富有与贫穷、进步与落后,那条河就是分界线,两岸人的命运是天壤之别,渴望过上河对岸人那样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因为没有桥,这条河带给我们世世代代忧患与安宁、痛苦与欢乐并存的生活。郭畈因地下水含丰富的矿物质,一烧开就变红故不能饮用,所以我们都吃河水,这条河水像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深水处有乡亲们挑水的身影,急水流处有姑娘媳妇们洗衣时的欢笑;河水里有顽童们潜水的游戏,河面上有渔舟唱晚的诗意,沙滩上有小伙伴玩耍的快乐……由于河的滋养,大片的沙土地盛产鲜嫩的蔬菜瓜果,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古镇的蔬菜基地,也是故园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可是到镇上去出售农副产品要过河、打米要过河、买柴要过河、上学要过河、就医要过河,要赤脚过河、要肩挑手提地过河,不仅如此倘若夏季洪水泛滥或者水库开闸放水,要冒着生命危险将几十斤重的一篮子菜举过头顶蹚水过河,如果是寒冷的冬天就在水面较窄处垫上石头,男女老少都练会了过石步子的本领,当然挑上一百多斤的重担过石步子也常有失足摔倒到河中,冻得浑身发抖的事情发生。小时候因为不会过河只能在村里读私塾一样的学校,长大了要到对岸上中学,一天要四次过河。有时是冒着生命危险,当水库开闸巨浪滚滚而来或河水急剧上涨时,我们拼命地挣扎着过河。最危险的是开闸放水时,河床被冲成一个个深潭,河底松软,一不小心就陷到沙里难以自拔,几次死里逃生。过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真叫人诚惶诚恐、苦不堪言,那时我恨死这条河。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什么时候有座桥就好了,祖祖辈辈最大的期盼就是有朝一日去对岸能从桥上过河。

改革开放以后,郭畈有一位有志青年,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跨过了那条河。他亲历并见证了过河之苦,立志要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他四处奔走,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和八方支援,在这条河上建了一座简易的单行桥,从而实现了千百年的夙愿,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过河苦的历史。有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也加快了故园人追赶时代的步伐,人们欢欣鼓舞地通过那座桥跨过那条河奔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已不满足于脚下那块土地和在镇上经营的小市场,纷纷跨过那条河去沿海城市赶潮流,去大城市闯荡。当他们腰缠万贯开着各种豪车回家过年经过那座桥时,要长达几个小时的排队等候,那座桥已不堪重负。由于他们的背井离乡,那条河的柳岸、竹林、桃园已彻底毁灭,河床里清清的河水、几里长的白沙滩被杂草和垃圾覆盖,这一切让人心生感慨和凄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转变,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这条河又焕发了生机,清凌凌的河水涨满河床,碧波荡漾,水鸟戏水,鱼儿漫游,一排排白杨又绿了河岸,河上又架起了第二座大桥,加宽了双车道,奔小康的道路越来越宽广。乡亲们满怀欣喜地来到城里邀请我们回故乡看看,他们心中充满了自信和自豪。他们告诉我:如今很多城里人开车到我们河这边来观赏美丽乡村和多彩田园的风光,吃农家饭,走时还带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和各种土特产,郭畈的萝卜又嫰又脆,武汉的客商前来订购供不应求,如今在家经营不用像过去那样蹚水过河了。我心中倍感温暖和欣慰,改革开放四十年,故园的沧桑巨变,人们精神风貌的改变,那条河像岁月老人都历历在目地见证着。过去乡亲们渇望跨过那条河步入繁华的城镇,如今城里人跨过那条河来寻找静谧田园,慰藉乡愁。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趟过那条河去对岸上学,像镇上的孩子那样戴上红领巾,夜晚能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写字、到水库看露天电影,梦想长大了像城镇人一样过着光鲜而有尊严的生活……所以我刻苦学习插上知识的翅膀飞跃过那条河,如愿以偿地成为城里人。然而,当我离开了故乡,往日在故园生活的情景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乡音在耳边萦绕,乡情在心中牵挂。我才发现我无论走到哪里,生命之根永远深扎在故土里,我的心从未趟过那条河,那条河的水一直在我的血液中流淌,那条河常常从我的梦中流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