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 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产业集聚打造临港强县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一角
弱麦强县 食品惠民
麦德隆公司生产线
服装车间制衣忙
现代化纺织车间
富贵食品
弱麦面粉加工
五谷春酒业

刘宏冰 韩浩 吴锋 文/图

从信阳到淮滨,一下高速便能看到“滨淮福地临港强县”的巨幅标语,许多人或许不以为然。但到淮滨产业集聚区之后,你就会发现,“临港强县”四个字真不是吹的。

近年来,淮滨县以“一城一区三基地”为战略定位,抢抓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大好机遇,紧盯主导抓集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淮滨工业发展新局面。今年上半年,淮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等6项指标增速位居信阳全市第一位。产业集聚区新增“四上”企业、亿元以上项目、工业投资项目和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化纤纺织产业更是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嬗变,呈现出企业产品供不应求、标准厂房供不应求的生动局面。美丽的淮河滩上正在描绘一幅打造中西部最大化纤纺织生产基地的宏伟蓝图。

持之以恒强规模

2015年9月,苏州市吴江区开了十年纺织厂的固始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俞显传,突然把厂搬到了淮滨。

这源于淮滨县当年8月在当地成功组织的一次招商行动。

“那次吴江有20家纺织企业应邀到淮滨考察,当场签约的包括我们在内只有两家。”俞显传回忆说,“他们说到做到,全部兑现了承诺。这是让我当初下定决心回来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

9月建厂,12月投产,2016年、2017年俞显传就实现净利润翻番。他的成功投资经历,很快在吴江纺织界传开。与他家一河之隔的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的表兄弟尤如仁跟着也在淮滨建起了绿锦纺织厂,生意现在做得比他还大。在他们的现身说法带动下,仅吴江就有十多家纺织企业搬到了淮滨。

淮滨建县晚、灾害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曾一度滞后,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靠工业来支撑,靠产业来推动。

淮滨县多年坚持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强调精锐招商、精准招商、精细招商,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产业转移提速机遇,定向派驻招商团队,驻点收集招商线索,提前介入对接服务,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与客商细算投入账、成本账、收益账、综合账,在算账中比较效益,在对比中寻求合作,紧盯关键人,捧出一颗心,招一个,成一个,引一批,带一片。仅2017年以来,就赴外组织招商60余次,签约项目110多个,合同金额60亿元,已落地项目54个。

企业来了,还得抓集聚,持续壮大规模。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淮滨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浙商、刚辉、川大等纺织龙头企业通过扩建项目,新上设备,大幅提升生产能力。同时采取入股增资、政府返租厂房、企业联建联运等模式,着力破解厂房供不应求的问题,先后在启动纺织孵化园二期、嘉兴纺织产业园、苏州纺织产业园、淮绣园、浙商纺织工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等“六园”建设的基础上,又盘活企业闲置土地,撬动社会资本,上马了纺织科技双创园项目,着力在“纵向拉长,横向配套”上下功夫,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在淮滨基本形成了由化纤纺织—服装生产—智能制造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主动融入到产业链条上,促进了产业链优势互补、发展互动。

截至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化纤纺织企业79家,年产坯布9亿米,年产值达50亿元,还有9个“园中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建成后,每个园可容纳企业20多家。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淮滨县纺织工业日积月累,风生水起。2016年,他们围绕新提出的“一城一区三基地”的奋斗目标,当年就新引进纺织企业25家,新增织机4000台套,到年底实现建成河南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的目标;2017年,又新引进纺织企业43家,新增织机5000台套,成功实现中原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目标。

今年,他们提出了努力打造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的目标,截至目前,已经新签约企业53家,一旦全部落地,实现这个目标指日可待。

转型升级强竞争

站在淮滨县君子林双智能服装工厂3D人体扫描仪前,全身几百项测量数据仅用3秒就实时上传至后台,电脑随即自动生成各项剪裁数据,传输给生产车间依样定制。

他们通过“双智能”改造生产出的具备轨迹控制,防走失、防溺水等功能的智能服饰让人“艳羡”不已。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通过郑欧班列全部直销东欧,出口创汇。这是淮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可喜成果。

淮滨化纤纺织产业形成规模后,他们又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在企业质量、配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

他们以打好“四张牌”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引导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生产高端产品,提升高端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推动纺织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如今,浙商、刚辉、川大等纺织龙头企业今年已新增全新设备800台(套),全部投产达产。多家纺织企业已由生产雪纺、涤塔夫等低端产品,成功向生产时装面料、仿真丝等高端产品转型,利润同比增长0.5元/米,企业盈利水平和竞争力有效提升。

他们还支持和引导企业先后建成了省弱筋小麦研发中心、省化纺雨布研发中心、河南省白酒检测中心,不断向科技要效益要生产力,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轻纺产业基本形成由化纤纺织—服装生产—智能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条。

借助淮滨“弱筋小麦”品牌优势,食品产业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初级加工—烘焙食品、休闲食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主食产业化转变。麦得隆食品依托昌佳农业,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实行订单农业,保障了弱筋小麦品质的统一;与信良粉业合作,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数控操作系统,日加工优质面粉650吨,开发的蛋糕粉、面包粉、曲奇粉、馒头粉已在线上线下大量销售,研发的三明治、瑞士卷在成都全国糖酒会上获得经销商一致好评。

优化环境强服务

2017年7月的一天深夜,正在紧张生产中的刚达纺织厂厂区变压器突然着火,心急如焚的俞显传第一时间给县产业集聚区常务副主任徐懋打通了电话。

深夜接到电话后的徐懋二话没说,一边紧急联系县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当即派出抢修队、调运变压器,一边驾车迅速赶到现场,与抢修工人们一起熬了一个通宵,一直等到天明厂里顺利合闸通电,又急忙赶去解决另一个纺织企业出现的供水难题。

“至今想起这事我都感动得想流泪。”俞显传告诉记者。

为了让所有落地企业享受到“保姆式”服务,淮滨县建立了服务“直通车”,实现产业集聚区县委书记、县长直管,副书记分管,产业集聚区一名同志负总责,减少分管层级,优化工作流程,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让企业享有最快的服务、最好的待遇、最优的保障。

优质的服务是最好的招商招牌。在淮滨产业集聚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下,2017年9月,浙江省嘉兴市商人杨芳荣自己一个人找了过来,在完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月峰纺织厂,当年赢利上百万元。闻听他的情况后,又有十余家嘉兴纺织企业接踵而至。

与他们一样被吸引的,还有漯河市企业家韩会常。他来淮滨投资开办的国天香食品投产不到3个月,生产的“辣里乡亲”辣条、豆制品等休闲食品已经畅销河南、河北、山东等几十个地市。

为了吸引和留住企业,淮滨县广泛推行“五心”服务,极力做到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他们严格落实全程代办、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项目有关手续,按要求一天内完成。河南桂田制衣从接触洽谈到投产运营仅用了30天时间,彰显了“淮滨速度”。县里设立了发展基金,建立融资平台,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2017年为产业集聚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5500万元;每月组织县内外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1次,今年前三个月,全县9家金融机构就为65家企业贷款4.44亿元。

县里还专门出台优惠政策,为在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务工的人员在子女就学、住房、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和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用工招聘难题,帮助和引导苏美达、君子林、百亚等企业建设扶贫车间57个,共吸纳贫困群众就业4592人。

他们始终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区规划建设设施互通、资源共享、精准对接。修建道路68.7公里,形成了“七横六纵”交通网络,产业集聚区建成区全部实现了“六通一平”,建成桂花、和顺、立城三大综合服务区,公租房、学校、医院、商场、超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应俱全,确保在园区生产生活无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