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令菊 通讯员 杨绪伟
大别山的初冬,乍寒还暖,油茶飘香。11月28日,记者在商城县长竹园乡看到,农户家的房前屋后、空旷场地上,到处都晾晒着刚采摘不久的新鲜油茶桃。
“俺家能甩掉‘穷帽子’,靠的就是这些‘金疙瘩’!”看着铺满院落的油茶桃,新建村刚刚脱贫的胡作成脸上乐开了花:“今年收了3万多斤茶桃,能卖5万多块钱呢!”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是商城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主要举措之一,许多村民因此而快速增收、摘下贫困帽子,胡作成就是众多受益贫困户之一。由于政府优先支持,目前该县已种植油茶20余万亩,年产油茶鲜籽6500吨、茶油160余万公斤,产值超亿元,近万户南部山区的贫困村民因此增收脱贫。
不仅仅是油茶,为了让群众增收有渠道、脱贫有支撑,该县以特色产业发展驱动“脱贫引擎”,多种途径激活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造血功能”。以全域旅游产业为例,依托5家国字号景区和众多乡村旅游资源,该县50余个旅游重点村2000余名贫困群众借助旅游自主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就业人数10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
在特色产业发展的品种选择上,该县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根据该县“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重点发展优质稻米、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林业、畜牧、蜂业、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已带动1.8万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该县创新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树”扶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的“倍增”效应。目前,该县已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家,建成“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350余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涌现出“山信米”“长园油”“兄弟薯”“詹氏蜜”等多个“产业树”品牌,受益贫困人口22000余人,形成了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
该县还探索推行了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代种代养等产业扶贫模式,对贫困户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确保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让5.3万余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为保障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收益,该县还实行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将产业扶贫工作自上而下落到实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成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利益,帮助他们快速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