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阳
乘四十年改革东风,神州大地,千城争荣,复兴之光闪耀新时代。
聚八百万众志成城,豫风楚韵,一枝独秀,魅力信阳展现新姿态。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信阳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城市结构完善优化、城市地标拔地而起、城市生活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见证着信阳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
进入新时代,建设“五个信阳”、打造“一市一区三枢纽”的宏伟构想,使信阳城市建设的步伐更加从容豪迈,一座轻轻安放在“山水之间”的城市,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豫南大地之上。
规划引领,申城容貌改换新颜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建设战略引领和指导方向。
1982年,信阳完成1980年至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调整修改;1993年,立足于信阳市升格为省辖市的发展远景,首次打破市县区划界限,将平桥镇纳入信阳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并修编。
市三次党代会确定“双百”城市战略发展目标,拉开了信阳由中等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跨越的序幕。新规划建设的羊山、工业城、南湾、上天梯等功能新区,拉大了城市框架。以行政中心、工业仓储、教育科研、旅游休闲组团为主的“八大片区”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已具雏形,使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由1980年的1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70多平方公里。
凭借“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总体规划与山水特色,整体布局城市发展与生态涵养的理念,信阳打造了一座传统厚重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社会人文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魅力之城。
建新城,疏老城,申城容貌改换新颜。信阳依据城市总规,以疏朗城市空间布局为基调,注重彰显信阳独特山水生态风貌的整体性和传承性,编制了中心城区13个片区控规和19个专项规划,编制了“两湖”区域、信阳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完成了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浉河两岸城市设计编制……
“峥嵘岁月宏图起,东风荡,春来早。”羊山新区的横空出世,挺起了信阳城市新的脊梁。荒山薄岭显豪情,“十年造城”写传奇。在广大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下,羊山新区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现有山水地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致力于建设现代山水园林生态之城,形成了“一轴、三组、三带、三环、三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完成了从杂草丛生的放牧地到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的华丽蜕变,将大自然赋予信阳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羊山,作为信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魅力的窗口、创新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已经成为信阳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引领、最优空间和最强引擎。
“之所以选择羊山新区,是因为这里凝聚了最为优越的资源,是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核心,我们对羊山新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将最好的产品放到最好的位置,也是建业长期以来的宗旨。”信阳建业一号城邦营销经理杜明磊如是说。
匠心独运只为不辜负这片山水。“老城区建筑容积率不超过3.0,新城区不超过2.5,建筑高度不超过70米。”2017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了中心城区严格保护山水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的汇报,再次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管到底”。
规划即法,严格执行,跃然纸上的城市规划才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的社区院落,与秀美的环境共同描绘出了城市新姿的天际线。
久久为功,基础设施升级蝶变
“光灰的城市”,30多年前,一个外地人曾这样描述信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必须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升级蝶变。
“谁能九层台,不用累土起。”以路桥建设、水电管网改造、环境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夯实了城市建设的基础,架构起城市发展的筋骨,畅通着城市进步的血脉。
撤地建市以来,中心城区投资20多亿元,围绕新区开发,先后建成了北环路,新五、六、七大街等20余条新区道路;围绕旧城改造,改建、扩建了工区街南京路等50余条道路,总长190公里;围绕浉河景观带建设,打通了南北两岸36公里沿河道路,新建和改扩建桥梁10座;围绕“六城联创”,综合治理硬化、亮化、改造背街小巷135条;围绕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新改建桥梁(涵)18座,综合治理街道排水沟100余公里、内河11公里。目前,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372公里,道路面积71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96平方米,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道路是城市的“血管”,只有发达的路网才能带动城市的发展。信阳已成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公路通车里程2211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551公里,在公路8小时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信阳市以可通达地级城市数量144个,位居武汉和郑州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位。随着10月28日明港机场的正式通航,信阳更是开启了陆空联动、多维一体的“铁公机”时代。
隔河相问询,往来摇木船。原先的浉河之上,只有107国道上的一座窄窄的桥可通汽车,其他皆为简易步行桥。浉河成为信阳向外发展的“界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现在,高标准建设了一系列跨浉河大桥。“贤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贤桥沟通市区与南湾湖风景区,缓解了景区道路交通压力,方便了游客出行,促进了我市旅游业发展。“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全长186米、宽29.4米的彩虹桥气势非凡、恢宏壮观。“申城桥边弄夕霏,菱歌声里棹船归。”全长389米、宽21米的申桥,鲜明火红的高大灯柱与百花之窗异曲同工,烈焰火红,鲜艳夺目,远远看去,令人眼前一亮。
“面子好,里子更好”。新建、改造供水污水管网210.9公里、燃气管网129.4公里,投资10亿元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新改建城市公厕202座,是全省唯一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的地级市;按照“路平、灯明、墙净、植绿”的标准对全市老城区266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治理;推进南湾、湖东水厂联网循环供水……
“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初步建立了“七山三湖”和“一带八廊”的山水绿地景观系统;划定了27处,总面积达6742亩的自然山体保护名录及保护范围;市内建成绿地游园20多处,开工建设羊山森林植物园和羊山公园;重点治理内河水污染,累计完成河道清理52公里、排污口应急截污478处、种植净水植物9300平方米;浉河两岸自行车赛道修复工作和园林绿化修复工作已完成。一个眼前有景、身边有绿、处处有园的生态城市映入广大市民眼帘。
聚焦惠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让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追求;把“五个信阳梦”转化为群众身边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宜居梦”“就业梦”“上学梦”“小康梦”,是城市工作根本出发点。进入新时代,信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涵养地域特色文化,极大地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面小康,民生为先。”我市坚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优,抓好十项民生工程,持续增加民生支出,加大薄弱环节建设支持力度,统筹各项事业发展。2017年累计民生支出346.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7.7%,十项民生工程除极个别因规划调整外,全部落实到位,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5所,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项目304所,改造薄弱学校589所,高考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大别山艺术高等专科学校纳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全面实行,分级诊疗扎实推进,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城乡医保覆盖率达95%以上;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落实,率先在全省取消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差别。
“管理始于心,和谐践于行。”城市综合执法改革职能划转走在全省前列,覆盖市县两级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成投用,全市域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基本形成;持续深化平安信阳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事故隐患,认真落实信访制度改革措施;持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广“道路机械化清扫+人员即时保洁”模式,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均达到100%;以贯彻落实《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违章建设、户外广告、噪音油烟污染等专项整治,城区面貌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信阳市地处淮南江北,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最前沿,城市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又有荆楚文化的隽秀。信阳茶文化历久弥新、声名远播,“信阳毛尖”荣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品牌价值63.5亿元,信阳茶文化节已经成为信阳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开》获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罗山皮影戏赴法国巴黎专场演出;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充斥在文化场馆、广场游园的市民文化活动,成为更多市民休闲放松、陶冶情操的新选择。这些别开生面、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
激情与汗水成就了千重锦绣,智慧与实干铸就着美好未来,随着“五个信阳”的深入建设和“一市一区三枢纽”加速推进,信阳将以更新的面貌、更好的成绩、更美的生活,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压题图片为布满现代化建筑的羊山新区一瞥。本报记者 王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