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 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算好五笔账 倾心做分类


——浅谈息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美丽息县 清洁乡村”流动宣讲进基层
志愿服务队进村庄清理垃圾
“绿色少年”教育实践活动走进学校
学生们在爱心超市用捡拾的垃圾换取学习用品
“绿色少年”“环保老人”启动仪式

余金霞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和举措,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落实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目标,在广大农村,必须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切实算好垃圾分类五笔账,才能教会百姓倾心做分类。

垃圾分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5月18日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根本大计”。何为根本?本即是根,根就是扎根在土壤里,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持续永恒。而在农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此举是低成本大收益的乡村治理,是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的具体体现,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福荫子孙的德政工程。

垃圾分类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驻村第一书记有四项职责:建强一个支部、推动精准扶贫、办好惠民实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落实这四项职责的有力抓手,尤其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需要运用“4+2”工作法,与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全民承诺践行的村规民约;实施包保责任制,干部包片、党员(村民组长)包联盟户、公益岗位包组,齐心协力做好环境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并通过网格化管理,有效明责追责,兑现奖惩,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能有效增强村级“两委”班子合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垃圾分类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有力举措。包保责任制,网格化管理,让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每个党员干部、一般群众身上。借助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让无职的党员身上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人人有党性,个个有担子,常常树标杆,有效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向心力、战斗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借助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让老百姓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找到认同感和价值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而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垃圾分类有效节省财政开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科学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就能达到垃圾减量化目的。在农村,55%的垃圾可以沤掉,35%的垃圾可以烧掉,5%的可以卖掉,3%的建筑垃圾可以填坑垫路,只有2%的垃圾需要特殊处理。通过垃圾分类减量,既能有效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能提升垃圾利用价值,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节能、高效、实用。

以息县为例,在没有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之前,全县每年财政要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增加垃圾车、建填埋场等。全县364个行政村,至少要购买几十台垃圾转运车,不算燃油、维修等费用就要几百万元;每村一个保洁员,全县每年至少投入364万元;每个垃圾箱700多元,垃圾池要2000多元……长此以往,将陷入垃圾越治越多、财政步步加码、末端处理设施不足的怪圈,最终甚至可能拖垮县乡财政。

而息县人口大镇小茴店镇自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以来,每村每年只需7800元,即可推动农村垃圾处理正常运转。全县364个行政村,按照这一标准,不到300万元就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的大问题。在实施垃圾分类的示范村,群众自发用鲜垃圾制作酵素上地施肥、喷洒除害、除草,一切从土里来还到土里去,省了买化肥农药除草剂的钱,提升了单位产出效益,绿了生态、美了村庄、化育了人心、健强了体魄、凝聚了村魂,一举多得!

垃圾分类带动产业持续发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路口乡弯柳树村秉承保护大地母亲和为社会贡献优质食品的初心,大力发展酵素农业、孝心农业,用酵素改良土壤,改善被化肥农药严重污染的土地,用心为消费者生产没有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安全餐桌产品,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成为招商引资和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周末乡村游、暑期夏令营、农家客房等产业应运而生,让这片希望的田野更具活力。目前,已有8家产业成功进驻弯柳树村,以农促旅、以旅兴业的农村农业项目不断推进,村民收入持续增加,美丽乡村实现了美丽经济的完美跳跃。

垃圾分类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息县属于平原地区,基础条件较为薄弱,老百姓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随着近些年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更是无力无法清运垃圾,一个个曾经的美丽乡村逐渐被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土地污染替代。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中,让子孙后代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是党和中央对百姓的承诺,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息县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借助孝善敬老活动平台,充分发挥“五老四员”作用,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将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广大村民立下自我约束、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现在息县创建了项店镇、杨店乡2个“四美乡村”示范乡镇,庞湾、弯柳树村等30个“四美乡村”示范村,濮管区为美丽小镇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各乡镇(街道)村容户貌不断提升,沟塘渠坝碧水盈盈,乡间小路野花盛放,文化广场整洁宽敞,农家书屋明亮舒适……老百姓已然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绿色福利”!

垃圾分类让生态主食厨房实至名归。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息县有可耕地196.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农业大县资源禀赋,明确了“生态主食、膳待国人”的发展使命,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战略,聚力打造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核心的健康主食产业链。随着息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在生态背景下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必将会持续拥有原动力。如今,息半夏药食产业园、豫道食品、明德果蔬生产线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有机小麦特色县品牌叫响,与茅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国麦”酿“国酒”;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39家,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家……垃圾分类工作提升的不仅是“面子”,更是“里子”,让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实至名归,为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垃圾分类回馈大地母亲。“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提供了人类88%的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这些年来,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在村头、路口、河边和田间,导致土地污染严重。据调查,因为环境污染,造成每年粮食减产100亿千克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而且许多有毒垃圾污染土壤导致生产的农产品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绝大多数衣食无忧的中国人来说,容易缺失“饭碗”的危机感,轻言过了“粮食关”。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目前,国际市场上粮食贸易量每年只能提供2亿多吨,而中国谷物消费量每年超过5亿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垃圾分类就是要把好传统拾起来,把有机无害、绿色健康还给大地母亲,做大地的孝子,生态惠农自端饭碗。

垃圾分类从源头有效遏制环境污染。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创建“五美庭院”,卫生美、整洁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这些都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密不可分:村民家家分发了可沤肥不可沤肥垃圾桶,门前挖了沤肥池,村里定期对各家环境卫生进行评比表彰,家里先卫生整洁起来;绿化美则用奖励的方式鼓励百姓,比如在小茴店镇张老庄村,通过开展典型选树活动,将绿植“金玉满堂”(金桂、玉兰、石榴、海棠)奖励给模范农户;在垃圾大清扫的过程中,村民们一起上阵,拿出当年集体出河工的劲头,唱着歌喊着号子共同清运村里常年积累的垃圾山,河道清洁了,门口干净了,文明和谐就在身边!空气、土壤、水被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垃圾,垃圾的问题解决好了,水、土壤、空气随之就好了。实行垃圾分类以后,垃圾零填埋,美了村庄护了生态,就能够达成“四美乡村”,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

垃圾分类修心,“修”出净、静、敬。通过推行“两个容器一个池子”垃圾分类模式,息县制定了“六个一”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生态文明示范村”垃圾分类实施路线图、“生态文明示范村”垃圾分类工作考评体系,以及生态文明公约、公益岗位人员管理办法、职责履行考评制度,开展生态文明日、积分兑换、构建联盟体守护生态等,形成一套长效机制,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心境的改善。“身之主宰在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垃圾分类就是一项修心的工作,它将人心变得净、静、敬。人心净则国土净,人心染则国土染。所有的脏乱差都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家庭造成的。“塑料袋打打结、厨余垃圾篦篦水。”每一个具体行为都旨在修心,唤醒道心,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慢慢被激发出来,广大干群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天地林田塘渠庄稼等日渐升起恭敬心和感恩心。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基层一线,是干部增长见识、了解国情的大课堂,是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也是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分类指导、督导检查,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让广大党员干部用心下功夫,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做到心静戒浮躁、心净祛邪念、心敬勿松懈,以静心平和的心态、敬心敬业的精神,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环境污染攻坚战,带领群众共同奔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垃圾分类治理“治”出好环境、好风气。垃圾分类牵一发而动全身,息县项店镇、小茴店镇、杨店乡、临河乡等乡镇陆续在所有行政村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如今,村庄清洁干净了,村民气顺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干部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增强了,其他各项工作也得到了推动,形成了好环境、好风气。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每个老百姓都找到了快乐幸福的密码,老百姓更加惜物惜福。改良后的土壤,变美的村庄,激发了大家对乡土的回归和热爱,让老百姓找到了好活法。

物质和财富绝对不可以让世界变得恒久美,只有美德、智慧和爱才能让世界恒久美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群众为治理体系中的主角,让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情抒发出来,爱奉献出去,让乡村治理化为无形,让快乐因子流淌于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天天好心情。(作者为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