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小龙
豫南名刹灵山寺、美丽乡村王大湾、“鸟类乐园”董寨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罗山县灵山镇立足本土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生态功能定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基础,以旅游开发为突破口,积极支持发展生态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了别样的风采。
“灵山镇有山有水,生态就是灵山镇最大、最丰富的资源。”灵山镇党委、镇政府从实际出发,围绕建设生态和谐、经济繁荣小城镇,立足自然山水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生态经济,打好生态牌,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灵山山高、林密、雾多,历来盛产好茶。灵山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壮大传统茶产业,重点培养了灵鼎峰天然茶叶专业合作社、亿峰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南森旺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三大龙头茶叶企业。同时,该镇积极引导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向着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品牌化目标迈进,努力实现茶产业由大到强的新跨越。目前,全镇已种植茶叶3万余亩,开发的“灵鼎峰”牌信阳毛尖茶、“龙涯山”牌信阳毛尖茶、精品油茶等系列名茶,以生态、有机、健康、绿色为特质,得到广大爱茶人士的一致好评。
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灵山镇通过实施鼓励创业、驱动创新、融资助企、人才支撑、减负惠企、优化服务等方式,培育壮大民营企业,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结合实际,灵山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仅仅依靠粮食作物发展的单一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序流转。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业、龙虾养殖、淡水鱼养殖、稻虾共作等新发展模式。目前,全镇已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10家,各类专业合作社12家,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2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推动灵山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
在灵山镇有个滨湖万亩生态园林项目,初春,这里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盛夏,这里林木郁郁葱葱,水库波光粼粼;深秋,这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这里白雪皑皑,玉树琼花。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观赏的滨湖万亩生态园林项目园区已成为游客休闲观光的一个极佳去处。
灵山镇通过引进滨湖万亩生态园林项目,在彭庄、袁冲两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结合乡村旅游产业,以农耕体验和丘陵体验为主题,打造了豫南地区最大的集苗木培育、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体验采摘、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5亿元,流转群众土地近8000亩,协助管护公益林山场20000亩,已种植红豆杉、青钱柳、美国红枫、红叶石楠等32个珍稀品种。
灵山镇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境内有国家4A级灵山风景名胜区、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石山口水库景区、莲塘飞瀑等众多景点。近年来,灵山镇立足丰厚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取得显著成果。
董桥村就是一个借助生态资源,吃上了“旅游饭”的典型案例。该村依托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古树及古民居等资源,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开展古民居改造、古树木保护、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厕所改造,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如今的董桥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一排排精致的民居错落有致,游人络绎不绝,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董桥村村庄发展、村民致富。
除了发展乡村旅游外,灵山镇还深挖传统文化,以灵山镇现有皮影戏、舞龙舞狮、旱船、庙会等特色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传统文化游。同时,通过为过往游客提供优质农家菜、特色农家住宿、农家土特产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农家旅游。目前,灵山镇共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500余家,农家住宿10余家,土特产销售3家,实现了服务提升、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共赢局面。
产业兴,旅游兴,农村兴。灵山镇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厚的文化积淀,把乡村振兴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在“产业+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