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改革开放,浉河儿女勇立潮头。
20年撤市设区,茶乡大地风雷激荡。
回望过往,浉河人民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上披荆斩棘、跨越发展,不断谱写出激昂澎湃的乐章。
理清思路谋发展
浉河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以转变发展方式催生浉河发展建设的强大动力,不断放大自身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从1978年到1998年,全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31亿元、92.96元,上升到31.49亿元、2144元。
1998年6月,浉河区在原县级信阳市基础上重新调整区划成立,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从以城市经济为主,到半城半乡,浉河区在独特的生态、区位、资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致力工业、农业和商贸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288.16亿元、14309元、27842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816%、567.4%、649.65%。
近年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浉河区,更是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着力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凝聚“共建美丽浉河、共创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的共识和发展氛围,紧抓“三区一群”建设、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生态功能示范区”三大机遇,注重郑州、武汉两个中心城市、自贸区功能外溢的承接,倾力打造革命老区、信阳毛尖、生态环境三大品牌,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提振发展信心,大步朝着建设现代化美丽浉河的目标迈进。
创新机制促发展
浉河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等重要指示,结合自身实际,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在充分调研座谈、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模块推进、归口负责的总体原则,把全区中心工作划分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投融资体制改革、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社会稳定和扫黑除恶、工作绩效和督查考评等八个方面,成立了区级中心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八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区委常委牵头主抓,人大、政府、政协有关处级领导共同参。领导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组组长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区级中心工作推进会,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解决发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处级领导工作台账,强化目标管理,紧盯过程管控,压紧压实责任。
这一工作机制的建立运行,切实加强了区委对全区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形成了区四大班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有力地推动浉河区“两个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助发展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为此,浉河区以座谈讨论谋划、外出考察学习、聘请国际战略咨询公司高起点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充实人员队伍等多种方式构建起统筹协调、联动推进、深度开放的招商战略新格局,实现招商工作中高点起跑、高位嫁接、高端攀登,让项目签约从“谈婚论嫁”到“办证结婚”历时最短、见效最快。中茶公司、华侨城集团、华润置地、绿地集团等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前来考察,中青旅、广州林安、中广核新能源等公司也与浉河区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保证项目尽快落地生根,浉河区积极打造优质发展环境,营造办事顺畅氛围。区委书记翟晓宾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发达,关键在于该地区的发展环境,党委、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浉河区要想取得新突破,必须真正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才能实现换脑超车、换道超车、换车超车。
浉河区出台了一系列改变作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相关文件,响亮提出了“VIP服务”理念,由37名处级干部和36名相关局委负责人对70多家VIP企业进行点对点分包服务,全面梳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区委书记和区长轮流主持精准助企服务活动,每月定期听取VIP企业、分包联系领导、首席服务员和助企办服务企业情况,专题研究解决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疑难问题,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培育产业快发展
依托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和特殊区位的地理环境,浉河区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充分利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产业,夯实协调发展基础。
该区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浉河区行动纲要》,实施“互联网+工业”计划,鼓励企业调优产品结构、创新驱动引领,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重点抓好同合车轮、华新水泥、同源制药、二纺机、四通机械、津乾机械、宏远光学、核信恒达等企业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帘到家智能仓库设备生产线、信海茶叶生物科技园等新型工业项目建设,探索走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浉河区还着力扶持发展与特色资源及主导产业定位配套的工业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立足信阳市主城区、老城区和商业区的基础,浉河区积极发展城市商业,引进沃尔玛、新玛特、国美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巨头,支持西亚、百家等本土商企壮大,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现代商贸格局,成为立足豫南、辐射周边、面向全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该区同时抢抓国家级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机遇,加快金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电商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两大优势产业集群,深化与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联盟、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等国家级专业协会合作,吸引企业资源集聚,引导润氏电商、信阳网营、鼎盛电商、掌合天下等企业将结算和纳税落户浉河,鼓励本土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统筹城乡共发展
“城市,是城市化了的乡村;乡村,是还未完全城市化的城市。”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富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精髓。立足半城半乡的基本情况,浉河区不断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倡城区资本、技术与农村的人力、山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为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区里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做到城乡设施衔接、互补,把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达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并在农村兴修了一批交通、水利、电讯、防灾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撤市设区20年,浉河区通过拉大城市框架、“城中村”改造、浉河南北岸治理等措施,城市化率达到67.72%。
与此同时,浉河区坚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致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制定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了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途径、措施和要素保障,着力实现茶农增收、茶叶增效和茶产业现代化。目前,浉河区茶园达60万亩,是全国第二大产茶县区,是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连续9年荣获“中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称号,涉茶综合产值达63.8亿元。此外,浉河区还因地制宜,不断加快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了游河乡、吴家店镇、东双河镇、双井街道的粮油生产,柳林乡、东双河镇、谭家河镇的板栗,沿107、312国道的蔬菜及十三里桥乡的草莓等特色农业生产格局,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吸引了城市居民下乡体验休闲农业,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作风建设保发展
在茶乡大地激情演绎着高亢奋进的经济社会发展奏鸣曲的同时,浉河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办事顺畅的氛围,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效能建设年、政风行风建设联合评议等活动,浉河区不断筑牢全区干事创业的稳固基石和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深化并拓展以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一周办结制等服务措施,加大对“四乱”“四难”和吃、拿、卡、要、报等阻碍企业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监督惩处力度,对举报案件严查细排,持续促进了全区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
区委还严格督查“慵懒散软奢邪”等上班病,进一步健全责任分解、监督问效、倒查追究的系统链条,通过专项整治、严肃问责、动真碰硬,使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构筑起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区政府也着力完善重点工作推进、督导、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加大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跟踪督查,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同时强化行政问效,严厉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打通了“中梗阻”。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浉河大地,40年后,勤劳智慧的浉河人民再次鼓起蓬勃发展的风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发展热潮。一个实力不断增强、活力不断焕发、潜力不断释放、魅力不断提升的新浉河正朝着“生态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发达、城乡文明、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的目标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