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凌云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需要,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硬性要求,更是提高村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浉河区通过持续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以“查、引、推、促、扶”等多元化举措,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
党建搭台 经济唱戏
“魏书记去省里领奖还没回来!”近日,记者来到游河乡高台村,省工会驻村工作队队员樊彦军告诉我们。“魏书记”指的是省总工会驻浉河区游河乡高台村第一书记魏乐乐,领的“奖”是2018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作为全省38个艾滋病重点帮扶村之一的高台村,曾经集体经济是空白。魏乐乐驻村以来,把抓党建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抓组织建设提升战斗力、抓产业发展提升带动力、抓集体经济提升支撑力,稳步推进村内各项事业发展,全村贫困人口由199户318人减少到41户67人,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并连续两年收入翻番,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首届期满时,村两委和群众代表集体上书,用按满红手印的联名信挽留这位年轻的80后干部。
“我们村现在已经形成了‘691’的产业格局:以莲藕种植加工、林果茶、优质水稻、花木苗圃、菌菇种植、龙虾养殖为主的6个重点培育产业;围绕产业成立9个专业合作社;村两委成立1个电商销售平台。目前,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我们成立了产权明晰、市场运作、分红保底、协议带贫、收益惠民的碧丰园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收益由合作社与村集体四六分成。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为村集体创收33.5万元,与13户贫困户签订常年用工协议,每年带动村民就业3000余人次,支付劳动报酬30多万元,预计从2019年起,借助碧丰园合作社和村两委建立的电商平台,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万元以上。”村党总支书记罗华明如数家珍般地介绍。
高台村的成功值得借鉴。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区成立了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统一为各村购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引导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
今年以来,浉河区结合“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逐乡镇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积累、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详细了解各村发展需求、发展优势等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分类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区149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已有102个。
整合资源 因地制宜
浉河区吴家店镇太阳坡村,处于吴家店镇东北7公里,位于正在修建的出山店水库上游,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民组,4200人,贫困户46户99人,是浉河区的贫困村之一。
作为全省38个艾滋病重点帮扶村之一,太阳坡村的优势就是地广人多、劳动力充足且交通便利。此时,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浉河区四季工艺品厂需要的正是这些。该厂主要以生产加工牛角、羊角为原料的梳子等工艺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5万把(件)工艺品,年产值150余万元。由于产品质优价廉,长期与国内知名梳子生产厂家——檀木匠签有供货协议,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考量:太阳坡村现有的阳光家园房屋可改造为生产车间;太阳坡村紧邻环库路,太阳坡移民安置点人口密集,兼具劳动力和交通优势;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有参加就业脱贫致富的意愿……
在浉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的积极筹备,村集体计划总投资214万元(其中村整合资源自筹80万元,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资金134万元)用于阳光家园改造和标准化厂房建设。
“阳光家园厂房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目前,已培训熟练工人32人,其中贫困人口10人。村集体以厂房和资金入股,除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外,可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安排太阳坡村民就业,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150多万元,带动太阳坡村脱贫致富。”吴家店镇组织委员张徽介绍道。
为加大集体经济扶植力度,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今年以来,浉河区在抓好4个省级和1个市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的基础上,由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金融部门组成评审组,对各乡镇、双井街道推荐上报的试点村试点项目进行了评审和实地考察。确定其中的10个项目作为今年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区财政已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支持,全区试点村达到45个。
创新载体 上下联动
在浉河区提起“亲子菜园”,人们就会想到董家河镇楼畈村“小小农夫亲子菜园”。菜园是创业成功后返乡反哺家乡的楼畈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宏带着乡亲们一起建起来的。这个创新项目得益于浉河区开展“严乡强村育新”专题培训和区领导实地调研指导。
楼畈低山丘陵多,茶叶质量不高,茶产业收入少。2016年年底,张玉宏考量再三,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决定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有机蔬菜。2017年6月,众诚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种植无公害蔬菜,分为对外租赁和集体种植两种模式,开浉河区“租赁种植”之先河。“小小农夫亲子菜园”项目很受欢迎,露天菜园每20平方米租金800元/年,温室每20平方米1200元/年;集体部分,在区教体局驻村干部的联系下,供给学校食堂,既保障学校食品安全,又增加了集体收入,更带动了村民就业。建成一年多,已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共增收40多万元,带动16户贫困户32人脱贫。
以“严乡强村育新”计划为抓手,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区乡村三级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浉河区通过压实责任“推”、上下联动“促”,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明责加压,并与村干部报酬、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了乡村两级抓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建立了“处级干部+贫困村”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引导处级领导干部在扶贫项目开发、资金筹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向村聚集,形成了如今“因地制宜、创新载体、上下联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