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凌云
党旗映红脱贫路,戮力同心拔穷根。脱贫攻坚,人才是关键,队伍是核心。近年来,浉河区在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中,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强“头雁”“尖兵”“后备”“先锋”四支队伍助力脱贫攻坚。
头雁领航
走进东双河镇刘家畈村,一条两侧挂满红色灯笼、全面完成亮化、宽达10米的中心大道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该村饮水工程、排污工程、燃气管道铺设工程即将同步实施;已建成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绿化亮化一步到位;新村部便民大厅和长约10米的会议室已全部封顶;环村道路往村组辐射的4条道路全部整修拓宽,不仅实现组组通,还实现了90%户户通。有谁能想到4年前的这里,只有一条宽约3米的村道,村里残垣废墟,村民饮水不便,村容破旧散乱。而这一切得益于村支部书记刘宗炎回乡反哺。在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刘家畈开拓了一条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特色农业融为一体的发展道路。
“以前我们村破破烂烂,你可以看看我们广场上那些老照片。现在,随着一项项惠民工程的落地,不仅村容整洁了,村民的生活也跟城里没什么两样。明年饮水工程就能落地,幼儿园也将开园,我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曾经是贫困户,如今已脱贫的村民王保国告诉记者。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每年一次恳谈会、每季度一次征求意见会、每月一次村情通报,在乡情感召下,浉河区陆续有9名在外经商成功人士返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连同百名乡贤、能人,构成“茶乡雁群”的中坚力量。浉河区委坚持实施“村党支部书记素能提升工程”,分类分批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提高干事能力。换届后,已对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部培训一遍,为“头雁”插上了“双强双带”的翅膀。
同时,浉河区不断完善选、管、用机制,全方位提高“头雁”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严格机制、责任、程序、纪律,选出过硬领头雁、选出干事好团队、选出清正好风气。换届后,35岁以下“两委”干部258人,较上届增加74人;大专以上学历478人,较上届增加92人,全区“三带三有”村党组织书记达90%, “两委”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严选更要严管。谭家河乡南湾村61岁的“老支书”刘德金不管走到哪儿都会随身携带个笔记本,本上记着贫困户的情况、“三会一课”的计划、集体经济的规划,还有支部书记工作任务清单。
浉河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每月开党建任务清单,工作完成情况在公示栏动态公示,每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大会述职接受考核评议,这种“一书一栏一考核”的方式,让哪位村党支部书记都不敢懈怠。
尖兵站岗
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第一书记就是尖兵。
在十三里桥乡汤庙村第一书记罗恒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全村贫困户的分布图和帮扶情况,档案柜里整齐摆放着贫困户档卡资料,办公桌上工作日志扉页赫然写着“此村不脱贫,我心不安定”。那天,是罗恒到汤庙村的第312个夜晚,一碗面条就是当天加班后的晚餐。屋外,崭新的便民服务大厅前,村民们正兴高采烈地在刚落成的文化广场上跳舞,远处,新修道路边的路灯亮如白昼。
“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些都是单位的支持。”谈及群众的认可,罗恒谦虚地说。自派驻以来,他所在的浉河区委办先后召开8次专题扶贫会、15次项目协调会,今年村里5公里的公路缺口有了着落,汤庙村也与豫信公司等3家省市级示范茶企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全村的脱贫路越走越宽。
无独有偶,在谭家河乡大桥村,每周的脱贫攻坚学习会已经作为一项制度执行了一年多。在市妇联派驻扶贫干部谢凤琴的带领下,不仅全村日常的帮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在村里营造起来。
当前,浉河区以优秀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为主体的75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扎在脱贫一线,累计协调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29个、文化广场58个、道路160公里,指导创办合作社18个。
区委坚持严管厚爱并重,日常督查通报、总结会上表彰、高端培训奖学、考查择优重用、综合考评调换,一系列举措激励督促着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当好“尖兵”、真驻实干。
后备助阵
10月16日,在全市2018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杨继凤捧回了“脱贫攻坚奉献奖”。
过去“响山不响”,如今的东双河镇响山生态园让响山村在十里八乡中响当当!在这个面积达600亩,集采摘、垂钓、餐饮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里,70多名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在此务工,他们都是入党积极分子杨继凤的帮扶对象。
“杨继凤同志已经帮助村里2/3的贫困户都脱了贫,这样的好人能人我们肯定要吸纳到党员队伍和村干部队伍里!”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林介绍,杨继凤现在是村里的后备干部,近期要接收为预备党员。
浉河区认真贯彻市委组织部“三个培养”精神,通过广开门路“选苗子”、精心培养“打底子”、管用并重“搭梯子”,“三管齐下”为村班子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今年的“两委”换届,共有107名村后备干部被选进村“两委”班子,新补充后备干部187人,现有后备干部325人。
先锋齐上
提起连续8年都收到一名普通党员送来的中秋慰问,游河乡出山村70岁以上的老人们十分感动。这位党员就是明道军,在2017年全村党员量化考核中,他得分最高。
村里推行党员认岗领责,明道军主动认领扶弱帮困岗,结下4名“穷亲戚”。除此以外,他还认领了产业带贫和村级建设岗,吸纳10名贫困户在他的农家山庄务工,还捐资数万元为村里修路。
主动为贫困户传授养殖技术的董家河镇楼房村党员李广辉;拥有46年党龄、致富不忘乡邻、带领17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的吴家店镇十里村老党员陈发明……在浉河区,有成百上千个像明道军、李广辉、陈发明这样的普通党员奉献在乡村。区委组织部实行党员分类管理、量化考核以来,村党组织把党员分成六大类,针对党员实际情况分类制定责任目标,分类开展认岗领责,进行积分管理和量化考核。
“一名党员一面旗,只要党员都行动起来了,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脱贫就有了无限力量。”浉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国庆说。今年“七一”,浉河区各乡镇受表彰的绝大多数都是各村量化考核积分最高的普通党员。
头雁领航,脱贫路上方向明;尖兵站岗,百姓冷暖挂心间;后备助阵,献计出力比担当;先锋齐上,领职尽责兴家乡。浉河区强党建、促脱贫,抓基础、兴乡村,努力激活党员先进性,以“四支队伍”齐头并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