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工 交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深入调查摸底 坚持分类处置

市国资委多举措化解职工安置难问题


本报讯(张勇)昨日,笔者从市国资委获悉,我市共有“僵尸企业”115户,其中市属51户,县区64户。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我市从破解资金难入手,多措并举,成功化解了职工安置难的问题。

深入调查摸底,科学确定处置范围。信阳市属51户“僵尸企业”共有职工6755人,共需职工安置资金118884万元,其资产处置远不够用于职工安置。为了满足职工安置的需要,市国资委充分盘活企业资产,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市属另外10户“类僵尸企业”统一纳入处置范围。扩大处置范围后,企业资产价值达174490.15万元,通过处置盘活,基本能满足职工安置需要。

平台公司搭桥,收储盘活企业资产。我市将纳入处置范围的企业,除依法破产企业的房产由法院依法公开拍卖以外,其他土地房产全部通过不同形式划转、收储到平台公司名下,由平台公司统一处置盘活企业资产,统一筹措改革资金,统一进行职工安置。对于平台公司收储的土地、房产,一部分公开出让,一部分用于融资,一部分进行盘活、开发增值,既解决了改革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又壮大了企业国有资产。

坚持分类处置,减少处置资金压力。我市坚持因企施策的处置思路,对全市115户“僵尸企业”进行了科学分类。对39户企业实行盘活脱困和兼并重组企业,其职工依法予以分流,不计发经济补偿金;对35户依法破产企业,其职工按相关政策规定的标准进行职工安置,资金不足部分通过平台公司统筹融资、盘活土地房产中予以调剂,其外债依法予以清除;对8户企业实行改制转让,其企业职工凡转移到国有受让和合作企业上岗保留国有职工身份,按分流处理,没上岗或转移到非国有企业上岗的职工计发经济补偿金;对清算注销27户企业,其职工按政策计发经济补偿金,资金不足部分由平台公司统筹调剂;对查无工商信息或不属于企业性质的5户空壳单位,职工安置后退出国有企业序列。通过科学分类,既有效推动了“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开展,又有效减轻了处置资金的压力。

截至目前,全市115户“僵尸企业”已处置资产21364.71万元(其中土地资产11056.9万元),安置职工3035人,化解债务4277.26万元,清缴税款1029.74万元,清缴社保欠费5912.2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