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子路问津”新生活 “生态种养”真本色


□本报记者 陈世军 通讯员 史笑妍

在“子路问津处”的罗山县子路镇,25户贫困户昨日离开穷窝,喜迁庙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居,“拎包”住上了独门独院的新房。

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楼房,门前崭新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草坪,笑声和着时而响起的鞭炮声,搬迁户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以前的家,是破旧的土坯房,最怕下雨天,屋外落大雨屋里下小雨,生怕房子塌了……”指着亮堂堂的新家,涂堰村贫困户王玉峰激动得合不拢嘴。“你看现在,多好哇!新房子,院子敞亮,连厨房灶台和水冲厕所都整得好好的,设计可合理呢,真的是‘拎包’可住啊!买上家具就全新啦!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贫困户徐中宏更是见人就夸。

该镇今年共有两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分别在庙湾村和丰店村。易地搬迁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068万元,搬迁47户175人,其中庙湾村安置点入住25户99人,丰店安置点入住22户76人。2017年,该镇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要求,通过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群众申请、入户核实、民主评议等程序,并在全镇进行了公示、公告。历时半年多的建设,今年9月初,新建房屋水、电、路、绿化等全部完工,达到入住条件,并于国庆节前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完成了分房。

“对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增收致富’文章,大力发展生产,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真正让搬迁户过上幸福生活!”该镇负责人吴凯告诉记者。

时逢金秋,阳光明媚,微风阵阵,崭新的房屋,映衬着村民喜悦的笑容,一幅当地贫困群众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韩 浩

通 讯 员 朱丝语 秦怡欣

“草鱼12元一斤,鳜鱼50元一斤,俺卖多卖少一个价,童叟无欺。”淮滨县新里镇董竹园村,香米稻田里稻浪滚滚,觅食的鱼儿不时跳跃,昨日,正在卖鱼的农民陈炳森笑容满面。

近年来,淮滨县大力推广“稻渔共养”模式,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生产方式融合在同一片水田里,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稻鳅、稻蟹、稻鱼种养模式在各乡镇风生水起,但香米稻田养殖鳜鱼、黄鱼、武昌鱼等特色鱼,在该县尚属首例。

“你几颗一起嚼,尝尝是不是有一点甜。俺这田里的香米稻和鱼都是纯天然的,稻田里的微生物和害虫直接成了鱼的‘营养餐’,鱼群的排泄物又成了香米稻生长的绿肥。这种种养方式当下十分‘流行’,所种养的稻鱼,口感好、无公害,很受市场欢迎。”陈炳森剥开几颗香米稻递到记者手中,“香米稻跟一般大米不一样,煮粥的时候只要加一把,整锅粥都是香的,在以前是贡米,根本不愁卖。俺这稻要再过两个月收割,现在就已经被预订完了。”

“香米稻一斤保守收购价2.5元,亩产600斤,加上政府补贴300元,一亩地最低收入1800元。你今年种了105亩,仅这一项收入就有19万元。一亩地收鱼200斤,几种鱼折中价25元,今年卖鱼最低获利52万元。稻鱼共收益71万元,你真行啊!”同行小秦帮陈炳森算起了账。

“搞了十多年水产的老陈在养殖方面可是我们县的‘专家’。善于总结经验的他在养殖中摸出了门道,同行经常向他请教,县里的养殖培训请他去授课更是家常便饭。他还在全县推广生态种养,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对社员进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领全县农民共同脱贫致富。”该镇包村干部许松林夸赞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