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长了链条 活了产业


——信阳发展全域旅游述评(中篇)

本报记者 李海

看红看绿看蓝天,品山品水品毛尖。

在被豫风楚韵浸润下的1.89万平方公里的信阳大地上,山区和丘陵占比达3/4,境内大小河流数不胜数,各类水库900多座,每一道山、每一道水,以及掩映于山水之间的乡村,都是如画风景。

怡人的风景也为信阳带了诸多绿色名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连续九年上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七届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绿色,正成为信阳最亮丽的底色。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为实践“两山理论”,信阳提出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经济先行区。如何构建?发展全域旅游无疑是最佳路径。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生态产业,而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优化区域设施、要素、功能合理布局和配置,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也能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我市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发展全域旅游理念之下,似珍珠般散落在豫南大地的“红绿”旅游景点被串成了项链,可谓“处处皆风景、徐徐入眼来”,更探索出了一条“风景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旅游+产业”之路,“两山理论”的信阳实践可圈可点。

“去年五一假期到浉河港游玩,还只能看茶山、吃农家乐,现在不仅有手工茶坊可体验采茶、炒茶,还有民宿和茶博物馆,很有创意!”在郑州经营信阳毛尖茶多年的郑又榕感慨道,茶乡已经变成个风景区了。

开放式的茶产业,助推了火爆的茶乡游、体验游,传统的信阳茶产业正加快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型,催生出茶旅融合新业态。每年的四五月间,众多茶企、茶园都举办新茶采摘等体验活动,集农场体验、生态观光、山庄休闲于一体的综合“茶旅游模式”遍地开花。

不仅是“旅游+茶产业”,全域旅游的信阳实践已融入方方面面:“旅游+乡村”,把千山万水、古村落、古民居都变成旅游的产品、旅游的目的地;“旅游+体育”,形成了以大别山长淮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环南湾湖国内公路自行车赛道、新县全民健身公园等为核心,以登山、徒步走、攀岩、漂流、山地越野、野营露营、户外拓展等项目为形式的“户外运动天堂,休闲养生福地”。

在老区人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全域旅游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平桥区郝堂、新县西河村、田铺大湾创客小镇等一批全国知名特色旅游村,传承百年、充满豫南民俗生活气息原生态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热地。在这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成为最好的扶贫和富民产业。

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525个具备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村,初具规模的达到56个,进驻托管公司10个,成立合作社41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50个,农家乐2800多家,农家宾馆(民宿)800多家,旅游商品店、摊位(点)650个,约8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累计3.51万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脱贫。

“全域旅游成为一条大链条,各个环节的联动才能高效发展。”浉河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快,浉河区乃至全市全域旅游的链条即将被一条高速公路拉长。

2017年,我市规划了中心城区30个重点项目,其中一项为“明(明港)鸡(鸡公山)高速”。现在,这条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大别山旅游扶贫高速公路交旅融合项目”的核心。全长95.7公里的明鸡高速,途经天目山、出山店水库、南湾湖水库、灵山、鸡公山等众多风景区,沿途可开发利用景观非常丰富。

“坚持以全域旅游助力‘产业兴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兴旺、实现转型升级,让发展‘绿起来’,让城乡面貌美起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全市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发出号召,要通过全域旅游让绿水青山淌金流银,催生更多新兴业态,为信阳建设生态经济先行区增光添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信阳,正在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给广大市民与游客提供最迫切、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全域旅游引领的生态发展之路,豪迈而清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