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阳,一幅波澜壮阔的多彩画卷


——《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总论

宋效忠

历史是一个地域曾经的年轮和记忆,文化是这个地域孕育的灵魂和神韵。

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体到一域一城,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就是她的文脉和灵魂,更是这个地域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之所在。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摇篮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创生地。完全可以说,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原文化这座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信阳这块土地上创造的历史文化似乎被边缘化了。是信阳少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缺乏辉煌壮丽的文化资源吗?不是!翻开信阳这本厚重的历史书页,我们很容易做出这样的结论:地处豫东南、华夏之腹的信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上演了许多震古烁今的历史大剧,在这个过程中,信阳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很多都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精彩乐章的响亮音符,并同其他地方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

信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多彩画卷。

历经千古、奔流不息的淮河,见证了信阳的历史变迁。淮河及其浉河、竹竿河、潢河、史河、灌河、白露河、闾河等主要支流,滋养了山水相连、阡陌交错的信阳,使之成为人类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传说中的黄帝、颛顼、皋陶的后裔都在信阳留下了活动的足迹。考古发现,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信阳淮河两岸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原始农业,此后,北方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在信阳得到延续和体现,信阳成为南北文化交汇的地区。

夏、商、周三代是不同部族和文化相互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开始形成的时期。夏王朝立国前后,中原地区的东夷部落,纷纷南迁。其中,东夷部族中的黄族等其他部族南迁到淮河流域的潢川定居下来。商王朝建立后,随着夏朝势力的消除和商王朝统治的逐渐稳定,商王朝同东夷各族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于是,商王武丁派兵南征。派到信阳镇守今罗山莽张的息族军事奴隶主,在此立“息”国,“息”也由此成为商朝南方的一个重要据点。

周王朝建立后,信阳封国众多,是周王朝竭力要控制和稳定的地区。公元前771年,申侯杀掉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并将自己的外甥宜臼扶上王位,即周平王。中国历史上由此有了西周和东周之分,东周有了春秋与战国之续,信阳也因为是申侯和申国都城所在地,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国时,“申息之师”所向披靡,助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信阳也成为楚国争霸中原的前沿阵地。

两汉时,汉武帝即位后,为保证国家有充足的粮食以实现自己开疆扩土、平定匈奴的宏图大略,下令开凿鸿隙陂,引淮河水灌溉淮河和汝河之间的土地,使淮河北岸的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信阳东部由此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对当时汝南郡农业的发展及西汉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鸿隙陂作为两汉时代的著名水利工程,是我国早期的人工水利工程之一,凝聚了淮河两岸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与北朝的北魏,以大别山为界,双方为争夺义阳三关和信阳,100多年间,多次发生战争。唐朝末年,黄巢、朱全忠各路兵马混战于信阳。南宋与金国对峙时期,抗金名将韩世忠任光州观察使期间,与岳飞领信阳、南阳诸路军,形成以淮河为界的抗金防线。元朝末期,胡润儿于1337年在信阳率先发动白莲教会众起义,后有10万起义农民加入红巾军,战信阳,克汝宁,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明朝末期,农民起义军与明军在信阳激战。清咸丰年间,捻军和清兵在信阳战事不断,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才平息下来。

清朝末年,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信阳革命党人发动信阳起义,为结束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信阳无数革命党人慷慨就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自由与民主。民国初期,在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中,信阳民众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信阳成为国民革命军彻底打倒军阀的前进基地。

信阳文化厚重、璀璨夺目,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鸿篇巨制。

自春秋战国开始,各个诸侯国在挥戈跃马、争霸称雄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并凭借着扩张和占领,将不同的文化传入到自己控制的区域。

西周时,由于姬姓诸侯国的分封及周王朝对信阳地区控制的加强,信阳以东夷和淮夷族为主体的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冲击,并对信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春秋战国时,随着楚国的崛起,信阳姬姓、异姓诸侯国的被灭,信阳成为楚国重要的战略区域,荆楚文化成为信阳的主导文化;战国后期,随着吴国的强大,吴越之地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吴国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信阳东部。信阳成为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汇集地。在历史的深刻变迁以及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影响下,信阳以其自身的智慧和努力,不仅创造了厚重、辉煌的历史,而且汇聚东西南北文化之精华,形成自己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兼收荆楚文化、并蓄吴越文化为一体的区域文化特征。信阳这种区域文化特征,在精神和哲学层面上,既具中原文化豪气、谨守原则和循规蹈矩的孔孟之学,又有荆楚文化的飘逸、与时偕行和多思善辩的老庄之道;在行为方式上,既有中原文化所呈现的大度和吃苦耐劳,又有荆楚文化所呈现的执着和开拓进取。至今,信阳仍保留着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南北文化兼蓄的地域文化特征。

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信阳有着自己的贡献。著名的子路问津、亡羊补牢、优孟衣冠、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均发生在信阳。1957年信阳长台关发掘的楚墓,被誉为“我国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出土了我国第一架音律精准、一钟双音最完整的青铜编钟,出土了比传说中蒙恬造笔还要早几百年的毛笔和笔套。春秋时孔子在信阳向楚国大夫沈诸梁阐释公平、率直、磊落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被视为孔子儒家学说形成过程的重要事件。南北朝时,光山净居寺慧思、智颛两位高僧在大苏山所形成的佛学思想,将佛教教理与中华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天台宗佛教宗派,使中国佛教脱离了对印度佛教的依傍,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带动了中国佛教整体走向成熟,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重大影响。明朝弘治十五年进士何景明,与李梦阳、边贡等合称“明代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共同向统治文坛的“台阁体”发难,至万历年间,中国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信阳在此影响下,文化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繁荣,站到了引领华夏文化前进和向外拓展的前列,成为华夏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地区之一。

信阳名人荟萃,英才辈出。从《史记》到《清史稿》25部正史,有信阳籍的50人被修有列传。其中楚国令尹孙叔敖,“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三国蜀国贤臣费祎、名将魏延,元代硕儒马祖常,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清代儒相周祖培,《明史》总撰胡煦,植物学家吴其濬等是杰出代表。此外,开漳圣王陈元光在台湾和东南亚享有盛誉。明代替民女告状的义士宋士杰也是妇孺皆知。一代家师孔子、唐代诗人杜牧、茶圣陆羽、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明代大思想家李贽,都在信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诗篇。

信阳是中华姓氏重要起源地之一。商周时,今信阳境曾有大量的方国和封国出现。春秋战国时,这些诸侯国先后被楚国所灭。为纪念自己的国家,被灭的诸侯国民众以“国”为姓。在我国姓氏中,与信阳有关的共有38个姓氏,其中,信阳是汉族息姓、息夫姓和弦姓的唯一起源地,是黄姓、蒋姓、赖姓、潘姓、廖姓、期姓及期思姓、孙姓及孙叔、叔敖等姓氏的正源或主要起源地。

信阳还是歌舞之乡,民间艺术基础广泛。信阳民歌在春秋战国时就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纯粹”成为信阳民歌的最大特点。1953年在长台关出土的战国编钟,其音节结构和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阶音列完全相同,证明中国音乐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接近12平均律的12音音节,比西方早1800年。权伞舞、火凌子、花挑舞是信阳最著名的民间舞蹈。罗山皮影戏经过近500年发展,形成了制作精良、行当齐全、乐队构成完整、音乐旋律流畅、唱词道白雅俗共赏的特点,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重点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灶戏是信阳特有的民间剧种,原生态是其基本特征,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稀有剧种之一。其代表性剧目《郭丁香》是汉族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信阳革命奉献,铭刻丰碑,是一方光辉荣耀的红色热土。

1922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信阳铁路工人运动,开启了信阳红色历史新纪元。大革命磅礴兴起之际,信阳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始终引领着信阳人民顽强奋进。革命战争年代,自1929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商城起义诞生红32师起,在信阳这块土地上,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信阳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之一。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失败转战川陕后,留在大别山的红军重建了红25军,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斗争后,于1934年,高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何家冲出发长征,信阳成为全国红军4个长征出发地之一。之后,大别山重建红28军,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红28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战,打响了新四军敌后抗战第一枪。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之初,李先念肩负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游击战争的重任,南下信阳四望山,开辟了豫鄂边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胜利做出突出贡献。解放战争初期,李先念率中原军区部队胜利突围,拉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时隔一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不仅创造了大兵团无后方作战的辉煌战例,创建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而且扭转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格局,吹响了解放全国的号角。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大别山由此成为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转折地。信阳成长出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尤太忠、万海峰、洪学智等近百名开国将军,留下了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董必武、徐向前、徐海东、王树声等共和国开国元勋的足迹。

信阳靓丽多彩、物华天宝,是一座生态优美的千年茶城。

信阳地处北纬31°46′至31°52′的“黄金纬度”地带,大别山脉蜿蜒东去,桐柏山脉逶迤西来。南部山区层峦竞秀,无数峻山悄峰耸立之中,众多秀湖丽水缀于其间。大大小小的河流,曲曲弯弯,跌宕多姿,自西向东缓缓而下,滋润着丰腴的土地。中部丘陵跌宕起伏,垄岗相接,梯田层层,水网密布,一片江南景致。北部平原广袤无垠,平坦舒缓,房舍成团,炊烟袅袅,一派中原风光。信阳生态优美,山清水秀、获得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09~2017连续九年入选)、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市1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城市、中国休闲城市30强等荣誉称号。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以“青分豫楚,气压嵩衡”的鸡公山、水墨诗画般的南湾湖、“无数瀑布挂满山”的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中原第一温泉”汤泉池为代表的山光水色,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周人南下、楚人北上、吴人西进,孕有了“豫风楚韵”;灵山寺、净居寺、观音山的佛音道乐,回响在信阳的空山幽谷。悠久的历史,不仅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以黄城、期思、城阳等故城遗址,以及“息县”“期思”这些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地名。名山、名水、名寺、名城相互映衬,展现出信阳“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神韵。

信阳是名茶孕育之地。“百里松溪,长淮氤氲浓,得陆羽茶经,远祖勤垦植,泽义阳贡品传今昔,都是物华天宝;千岩沃土,大别逶迤远,有东坡口碑,今世续芳谱,育江淮香茗冠南北,固应人杰地灵。”作为中国著名的茶乡,信阳是我国古老的八大茶区之一。早在战国时期,信阳人就开始种茶,至今已近2000多年的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光州茶列为茶中上品。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几千年来,信阳茶名扬天下。1915年,信阳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被誉为“国茶”。解放后,信阳毛尖在国内外历次绿茶评比中屡获金奖,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为了打造这一品牌,信阳乘改革开放之东风,从199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国际茶文化节,把信阳毛尖茶品质提升到空前高度,并不断增添新品种,信阳绿茶、信阳红茶,如并蒂姊妹花,在时代的大潮中绽放,香飘海内外。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不难发现,信阳这方神奇的土地,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然而,在中原文化这座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信阳文化却越来越“被边缘”、“被遗忘”,这是不容回避的尴尬现实。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没有对信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过系统的搜集、研究和提升。

我是地地道道的信阳人,生于斯,长于斯,除了在外求学和北京短暂工作经历外,一直在家乡工作至今。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无论多么辉煌,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渐渐失去光芒,这就像人一样,也会失去记忆的。一个人失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地方整体失忆。整体失忆,就会让人们陌生。为了弘扬信阳的优秀历史文化,不做历史的失忆者,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推动一批专家、学者编纂一部详尽介绍信阳历史文化的大型丛书,立体地全景地展现信阳的历史文化。为此,从2011年下半年始,我曾多次与相关的专家、学者交流,共同策划,从制定规划、确定编撰原则、编写内容、设计编撰体例,到组织讨论、论证,最终审定等,工作展开近6年时间。

编纂出版《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是一次对信阳历史文化进行搜集、调查、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也是在学习中理解、阅读中认识、研究中阐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尽其可能地把摆在图书馆书架上的、地下发掘的、博物馆典藏的、存在学者头脑里的、散落于民间的文化资源集中起来,在去伪存真、除粗取精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努力探寻文化的脉络,从中发现历史的规律,给后人研究信阳历史文化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可以说,《信阳历史文化丛书》的编撰与出版,挖掘和整理信阳历史文化,使信阳优秀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它不仅能够展示信阳历史文化经久不衰的人文魅力和深厚底蕴,而且也是一部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为一体的信阳“百科全书”,一部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

编纂出版《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是一项规模宏大、填补空白的工作。对内它是信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外它是了解信阳的一个重要窗口。无疑是实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服务现实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尚事业。在梳理历史沿革、破解历史谜团、抢救文化遗产、发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必将发挥重大作用,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相信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对于提高人们对信阳文明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的认知,以及推动信阳文化的影响力,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阳历史文化丛书》,作为一套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的资料性丛书,我们力求做到资料全面翔实,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欣赏。编纂的体裁不拘一格。编纂的基本要求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整合为主,述中有论。编撰体例根据各分容的具体情况确定,章节体、条目体、部类体、表格体均可。各卷根据内容需要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图片。

编纂《信阳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时间设定一般截至公元1949年,部分卷延至1978年,个别卷延2000年。在写作内容上坚持广泛收集资料,准确把握内容,力求将多年来信阳文化研究的一些学术成果通过《信阳历史文化丛书》反映出来,做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同时,在总的体例、框架与行文风格的要求上既坚持整体性,又允许作者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不同写作风格,各显特色,体现集百花于一束,熔众家于一炉的特点。

《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暂编21卷,总计近1000万字:

卷一:《通史卷》。以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为脉络,系统梳理、研究信阳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状况,揭示其发展特点、作用及历史贡献,真实、全面地展现信阳古老、厚重、辉煌的历史面貌。

卷二、卷三:《古代文学卷》和《现当代文学卷》。总结信阳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卷四:《艺术卷》。系统论述信阳戏曲、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剪纸等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搜集、挖掘、展现信阳丰富多彩的艺术。

卷五:《教育卷》。记述信阳传统教育的形成发展历史,展现信阳传统教育领域特点、成就。

卷六:《文物卷》。以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为重点,图文并茂地再现信阳古代文明。

卷七:《人物卷》。 客观记述信阳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尽可能地全面展示和发掘信阳历史人物资源。

卷八:《民俗卷》。全面系统地记述信阳民间生产、生活和民间信仰及民间艺术等,展示信阳民俗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实质。

卷九:《郭丁香》。展示汉族长篇叙事诗代表作《郭丁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该卷为目前最长的叙事诗。

卷十:《民间故事卷》。搜集、核理和整合信阳有代表性、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展示信阳劳动人民的乐观和智慧。

卷十一:《民歌卷》。挖掘整理信阳民歌的发展历程、艺术特征,展现信阳民歌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卷十二:《方言卷》。挖掘、梳理信阳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系统论述信阳方言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特点。

卷十三:《茶叶卷》。搜集和记述信阳茶的种植历史、栽培、制作、贮存、饮用,及茶艺、茶道等,展现信阳种茶的悠久历史及茶文化。

卷十四:《根亲卷》。搜集和梳理源于信阳的姓氏、播迁及与闽台和客家人的渊源,系统展示根亲文化遗产。

卷十五:《红色信阳卷》。系统总结信阳的近现代革命斗争史,揭示信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卷十六:《风景名胜卷》。系统介绍信阳代表性风景名胜,以及这些风景名胜的特点和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卷十七:《美食卷》。论述信阳菜和信阳饮食文化的源流、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介绍信阳名店、名菜、名吃、名厨师,名特产,饮食民俗等,系统地论述和揭示信阳菜和信阳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卷十八:《地名卷》。论述信阳地名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作用,考证信阳一些代表性地名的来历、隶属演变关系及聚落形态,展现地名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卷十九:《息国卷》。论述息国的立国、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过程及作用,展现息国的形成、发展、灭亡的历史。

卷二十:《黄国卷》。论述黄国自黄族南迁、立国、发展至为楚国所灭1400多年的历史,系统总结黄国所创造的文化和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

卷二十一:《历史大事记》。记述信阳有史以来方方面面的重大事件,作为整个信阳历史文化的纵向大事编年记录。

文章千古事。一部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丛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史和百科全书,既要清晰地描绘出这个地方的文化发展脉络,又要科学地揭示出它的文化发展走向,还要融文献性、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权威性、创新性、生动性、通俗性于一体,其编写难度可想而知。我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编写者对信阳历史的敬畏,对信阳文化的挚爱,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求是的学术精神。正是得益于他们的辛勤奉献,信阳人共有的历史认知和文化体验转化成了生动的书写符号,才有了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卷卷沉甸甸的收获。我坚信,丛书的出版,对于大家认知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对于提高信阳的文明内涵和文化影响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此丛书即将付梓之时,谨向为丛书编纂付出辛勤耕耘的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当然,由于学养不足、水平有限,我们的研究和探讨或许还停留在集成归类、析疑探微的阶段。同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仓促与匆忙之中难免有漏失、错解以及表述不当诸多遗憾。凡此种种,期待着专家、学者和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积蓄、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今社会,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考量与展望、创造与超越。纵观历史长河,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先贤前辈们创造了灿烂的信阳文化,我们相信,当代信阳人一定能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以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创造出新的文明、新的辉煌!

(标题系本版编辑所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