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瑜珊
9月28日,2018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信阳鸡公山站开赛。东道主鸡公山管理区热情相迎,全国各地近1500名山地马拉松赛事爱好者齐聚一堂,向山而跑,感受百年鸡公山的独特魅力。
同一天,由南湾管理区举办的第六届开渔节精彩亮相。美丽的南湾湖畔,八方游客为鱼狂欢。
本是平凡的秋日,信阳却风景这边独好,蓬勃发展的张力竞相释放,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
从24年前信阳第一个开发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枝独秀,到今天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鸡公山管理区、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羊山新区、南湾湖风景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管理区(开发区)齐头并进;从1997年11月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到今日信阳工业城化茧成蝶,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三区同建、一体开发”,创建国家级高新区,20多年来,老区人攻坚克难,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水区”从容跋涉,实现了一次量与质并重的飞跃,促成了老区产业的快速崛起、城市的迅猛“长大”、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量的提升,是体制改革之需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放信阳市市管管理区(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激流奋进、勇于担当,引改革春潮破体制坚冰的博弈史。
1984年,自国家批准设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更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享有更多政策优势,管理体制更加精简高效,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活力更足……
善于抓住机遇才能比别人走得更快。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第一个开发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建3年后,
1997年,在信阳地区行政公署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积极努力下,省政府批准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这也是当时河南省唯一一个设在县域内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多年来,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规划面积已由设立之初的6平方公里发展到12.9平方公里,且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设施,正向着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冲刺。
如果说,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和升级是信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奏和破冰之举。那么,设立信阳地区鸡公山管理区则是我们在管理体制改革中走出的第二步好棋。
撤地设市之前,地直和信阳市、信阳县有关部门分别在鸡公山上设有部分工作机构,这些工作机构分属其主管部门或县市领导,工作中相互制约因素较多,致使鸡公山风景区管理局不能很好行使管理鸡公山风景区的行政职能,影响到鸡公山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1996年12月27日,地委、行署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设立信阳地区鸡公山管理区。记者在1997年3月18日的一份发黄的会议纪要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随着改革开放和鸡公山风景区的发展,风景区现行管理体制不顺,从根本上改革和理顺鸡公山风景区现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所有城市发展都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只有过好这一关,方能同时过好发展经济关、改善民生关,才能真正把发展成果落到为人民谋福祉上。
春潮一起,便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开了改革的坚冰:
1997年,河南省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设立。
2000年,筹建近4年后,鸡公山管理区挂牌成立。同年9月,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正式设立。
2003年,羊山新区、南湾湖风景区先后成立。
2004年,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确定管理区域……
不到10年的时间里, 6个市管管理区(开发区)先后设立,成为我市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
栉风沐雨岁月章回,春华秋实几度寒暑。20年前,信阳中心城区仅31.6平方公里。20年后的今天,摊开最新的信阳城市版图,“六区”犹如6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上,历经数十载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中心城区面积扩展到71平方公里,相当于20年再造一个新信阳城。
质的飞跃,是产业发展之果
15年前,当人们途经正在建设中的羊山新区时,呈现在眼前的还是连绵不绝的荒山丘陵。那时,这里是信阳的未来。
15年后,这里片片荒山上开辟了新天地,道道沟壑间建起了新城区,已打造形成了市级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茶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园区、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等产业发展框架,并成为信阳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这里是信阳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未来之城”。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个初秋时节,与羊山新区毗邻的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亦是硕果盈枝:天扬光电公司内,一台台经过自主技术改造的设备往来传送,一个个身穿无尘服的工作人员娴熟操作,一批批尺寸不一的液晶模组生产下线。作为一家集液晶显示屏模组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港资高科技公司,天扬光电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液晶模组生产企业,撑起了高新区主导产业的一片蓝天。
随着天扬光电龙头带动效应的发挥,煜锋电子、海思超净、欣格扬等更多“延链、补链”的配套企业陆续进驻,在一批批项目的汇聚下,高新区逐步呈现出产业配套协作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座电子信息产业新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因聚而变,焕发出勃勃生机,已经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作为信阳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翘楚”,羊山新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了市管管理区(开发区)激动人心的发展进程。
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抢占发展先机。20多年来,信阳发展动车高速前行,全市生产总值从撤地设市前23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226.2亿元。这其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速的园区经济,功不可没。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驱动着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着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层面的改革实践早已表明,哪里开发区搞得好,哪里发展水平就高、发展变化就大、发展后劲就足。而对信阳来说,8+2+6,也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叠加,它产生的是远远大于16的裂变效应,其发展成果令人侧目——
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物流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进物流”,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物流集群,两者相互衔接的产业发展模式;
鸡公山管理区围绕“两区一组团”战略定位,以“一园十三景”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环保整治为契机,在稳步发展传统建材的基础上,拓宽了珍珠岩的应用领域,开发了膨润土的深加工,以项目的大开发大建设支撑起产业的转型发展;
南湾湖风景区以“国际健康大湖区”为总体发展目标,秉承“生态立区、文旅兴区、科教强区、城景一体”战略,目前在产业项目布局上已形成了文化旅游和科技信息两大主导产业。
群雁高飞头雁领。6个管理区(开发区)转型创新发展,已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载体。2018年上半年,6个管理区(开发区)累计完成生产总值87亿元,在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量”“质”并重,是惠民利民之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起南湾水泥厂、上天梯非金属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特别是住在厂区、矿区附近的人,家里几乎就没有干净的时候,家具上总是浮着薄薄的一层灰,天天擦都不行。
2012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郭克珍从居住了几十年的水泥厂老家属楼搬到了如今的惠民小区。小区里很多都是跟她一样搬迁过来的工友。和以前的老姊妹聚在楼下聊天,呼吸着比几十年前明显新鲜的空气,郭克珍觉得这才叫养老。
最近的10年,可以说是南湾湖风景区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社会建设成效好、人民群众受益多的一个时期。10年来,该区始终紧紧围绕“南湾湖山水生态休闲旅游”这一品牌,开展全方位的旅游营销,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连年攀升,10年内分别翻了3番和2番;改造新建了16条城区道路,建成了37条村组道路;在城区,全面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改造背街小巷和城市内河,先后建成了多个高档社区;在农村,建成了5个新型社区,并积极完善供水、供气、供电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快了南湾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因环境问题而遭诟病的还有曾经的上天梯。但是2018年的初秋,记者行走在上天梯,只见高楼幢幢、绿树成荫、公路通畅、河水清澈,现代化厂房宽敞明亮……处处感受到的都是改革发展的丰收喜悦。
上天梯的经济依赖地下的矿藏,但这里更有着和大多数依赖地下矿藏发展经济的地区不同之处。以环保的要求倒逼发展,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在走出一条“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丰收道路的同时,上天梯也实实在在地走出了一条惠民利民的民生之路。今天,这里的人们早已不再习惯资源型经济带来的脏、乱、差,也早已远离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日常生活,人们更多的感受是现代科技感与美好生态感。
“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天梯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张向阳说。
确实,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惠及群众,为群众谋幸福,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群众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破破烂烂的砖瓦房,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村民基本靠农业生产获取微落的收入,靠天吃饭一度成为刘洼村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信阳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刘洼村如凤凰涅槃重生,居民不仅住进了装修漂亮舒适的楼房,而且再也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生活,大多数群众脱离了农耕作业,走进工厂成了产业工人。
“看到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骑着电动车就能回家,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就觉得高兴。”信阳高新区一位负责同志说。该区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0%以上,实实在在为群众办成了一批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
一样的为民初衷,相似的发展路径。十几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6个市管管理区(开发区)凭借产业转型获得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为投资商和创业者找到了发力的契机,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鸡公山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火了,周边农户尝到了旅游的“甜头”。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9亿元,辖区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266人,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羊山新区持续实施基础配套攻坚计划,2017年全年累计新开工安置楼房 1044套、建成2037套,1081户(套)群众拿到了新房钥匙,2542名群众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全区财政民生支出5.8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50元,同比增长9%……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归宿,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多方位着手,多举措推行,民生改善远不止如此。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过去的20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信阳跨越式的发展,6个管理区(开发区)恰如时代潮流中一方沃土上舒展开来的安居乐业图,描绘着新时代老区的沧桑巨变。
一座将民生大写的城市,民众必然会幸福。
(照片为我市羊山新区一景。本报记者 郝光 王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