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水两用 一田双收

罗山县立体生态种养助脱贫


本报讯(记者 陈世军 通讯员 史笑妍吕 瑛)近年来,罗山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采取“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既生态环保又增加广大贫困户收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目前,全县已发展“稻虾共作”示范田5万余亩,小龙虾养殖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今年市场行情好,我300亩‘稻虾田’仅小龙虾就已净赚了50多万元,虾稻长势非常好,还没收割就被罗山满堂红米业以高出普通水稻一倍多的价格全部订购了。农场稻虾共作带贫的37位贫困户,每人最低增收1000元。”10月11日,记者慕名前往罗山县子路镇采访90后女农场主罗娜,提及小龙虾,罗娜就不停地“显摆”自己的“稻养共作”新尝试。

该县水产局局长傅政卿告诉记者,为助推全县“稻虾共作”快速发展,在政策扶持上,对具备条件的种养大户或合作社,集中连片面积在30亩以上的,县政府每亩奖补扶持资金150元,300亩以上的奖补2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连片种养5亩以上的,每亩奖补400元;对300亩以上的大户,如果带动贫困户,则每亩另外增补200元。在技术服务保障上,与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一方面强化技术培训,先后举办了9期专题培训班,受训学员1000多人次,发放种养技术资料2000余套,另一方面,依托水产学院专家团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巡回种养一线现场指导,同时发放专家服务联系卡,建立“稻虾共作”微信群,搭建技术指导绿色便捷通道,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稳固市场销路上,推介引导11家大型经销商落户罗山,健全县乡销售网络,在不断拓展小龙虾外销市场的同时,依托国家工商联稻渔发展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探索龙虾深加工,降低产业风险。有了这三道“保险”,广大种养户信心十足。

罗山县稻虾种养协会会长肖劲波从事龙虾养殖起步较早,今年180亩龙虾,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我们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大中城市和江浙一带,每天外销量1万多公斤。信阳自然生态好,罗山龙虾‘底板’好,嫩鲜味美,而且耐运输,颇受经销商和食客欢迎,最高价格可卖到40元一斤,比去年高一倍,均价比周边县每斤高出2元。虾稻用生态肥,禁用农药,加上虾稻共生改良土壤,稻米品质高,一斤虾稻米市场售价高则在十元以上。”肖劲波说。

“我今年的14亩小龙虾已卖了8万元钱,净赚了4万元,一下子就脱了贫。秋季准备再搞40亩。看,我的虾田都整好了!”庙仙乡熊林村后中组贫困户陈光禄兴奋地告诉记者。

“目前,政府已投入专项奖补资金7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9亿元。今年龙虾产量可达380万公斤,虾稻产量1650万公斤,总产值保守也有3.8亿元;到2022年,全县‘稻虾共作’面积预计将达到14万亩,龙虾年产量840万公斤以上,虾稻4900万公斤以上,总产值将达到8.5亿元。仅2018年,‘稻虾共作’一项就使1174户贫困户甩掉了穷帽子。”提及发展前景,该县县长汪明君充满信心。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曾经齐白石笔下最美、最灵动的画卷,现已成为罗山眼下“稻虾共作”的真实写照。如今,罗山稻虾产业风生水起,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农民的米袋子更丰,钱袋子更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