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陶则枝:踏实苦干摘“穷帽”


本报记者 曾令菊 通讯员 周政

从贫困户到年收入10万余元的致富能手,商城县李集乡杨畈村村民陶则枝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

昨天下午,秋高气爽,清风徐徐,五六个垂钓者在陶则枝的鱼塘边专心致志地垂钓。见到记者,衣着朴素的陶则枝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年51岁的陶则枝患有慢性病,加上几个孩子的抚养、上学开销,家庭一度十分困难。

2016年,不甘贫困的陶则枝萌发了淡水养殖的想法。她的想法很快获得了乡村两级的支持,乡政府为其购置了鱼苗,村里请来县水产局专家对她进行科学养殖知识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陶则枝掌握了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鱼塘获得丰产,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顺利摘掉了“穷帽子”。“只要勤劳苦干,踏踏实实,没有做不成的事。”陶则枝常常这样勉励自己。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去年又在鱼塘边修了几个垂钓台。现在,周末、节假日经常有不少人来钓鱼。‘养鱼+垂钓’模式,让我有了新的收入。”陶则枝介绍说,靠养殖生态鱼摆脱贫困后,她又承包了村里的80亩水田种植再生稻。因为再生稻都是原生态的,稻子还没成熟就已被订购一空。“我家目前有3个鱼塘,年产鱼1万多斤,再加上再生稻的收入,一年能赚10多万元呢。”

勤劳致富后的陶则枝,也在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为村民讲解技术、提供信息等方式,积极帮助身边还处在贫困状态的乡邻,目前她已带动本村1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俺身体不好,不能外出赚钱,在陶则枝这里打工,活不重,能顾家,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很不错呢。”贫困户田贵高兴地说。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陶则枝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憧憬。“我还想扩大种植养殖面积,以后成立一个家庭农场,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能帮助更多贫困乡邻,带富更多的乡亲。”陶则枝自信地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