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 教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科学家走进校园 点燃学子成才梦


——商城高中邀请青年科学家曾杰教授到校开展科普和励志教育

本报记者 冯康松

10月5日,是国庆节假期的第五天,当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和假期的休闲之中时,商城高中的广大学子们迎来了他们仰慕已久的“男神”——我国杰出青年科学家曾杰教授。当天下午,在商城高中报告厅,曾杰教授应邀为该校高二、高三实验班近300名学生做了题为《纳米技术——小世界,大作为》的科普报告。

在商城高中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曾杰教授通过毫米——微米——纳米的变化向学生们展示了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以自己的科研故事对话青年学子,诠释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发展。整场报告会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学生们能够用眼睛认知自然科学的神奇。学生们一边认真聆听曾杰教授的精彩演说,一边仔细地做着笔记,一时间,大家对科学的崇敬与渴望油然而生,雷鸣般的掌声不时响彻会场!在互动提问环节,学生们争相发言。面对学生们的提问,曾杰教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学生们的每一个问题都真诚、细致、耐心地进行解答。报告会结束后,学生们自发地排起长队,向“偶像”请求签名,曾杰教授也慷慨挥毫,为他们写下励志箴言,并赠送由他亲自翻译的科学专著。

曾杰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城关,于199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2002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师从侯建国院士。2008年至2011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担任研究型助理教授。2012年4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杰的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新能源技术。今年,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的一期封面文章,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该成果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今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创新前沿”栏目以 “我科学家发现新型催化机制——二氧化碳有望变废为宝,缓解温室效应”为题,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

商城县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出了数不清的人文翘楚;商城高中门前的灌河水,深沉宽厚,滋养了千万青年才俊,为广大商城儿女书写着榜样的力量。

“科学家进校园讲学,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报告会结束后,全程组织、协调并参与本场活动的商城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良双兴奋地说:“本场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打开智慧的窗口,开眼看大千世界。曾杰教授作为80后青年科学家,献身科技,潜心研究、成果丰硕,同学们近距离领略到了国之重器、民族脊梁的风采,深受启迪,倍感鼓舞!细节见人品,传播正能量。曾杰教授的时间非常宝贵紧张,可他却提前赶到了报告厅,全程站着授课,治学严谨,为人低调,态度谦和,为广大学子起到非常好的表率作用。句句话乡音,处处传真情。曾杰教授用纯正的商城方言开场,‘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应该做的事。’他为本次报告专门设计了课件,回报桑梓之心至真;回到老家后,他一直住在老房子里陪着父母,做好儿郎孝顺至诚。这些点点滴滴对商高学子的教育意义都是非常深远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此次邀请青年科学家进校园讲学活动,正是‘励志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曾杰教授的励志讲述和积极引导,点燃青年学子的人生梦想,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奋斗目标,自强自立,勤奋好学,勇于创新,鼓舞学生们像曾杰教授这样:心中有爱,像邻家哥哥一样温暖如阳温润如玉;心中有志,像盖世英雄一样铁肩担起国家民族大义!将个人的成才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商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方成掷地有声地说。

据悉,新学期以来,商城高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体师生为本,全面推行“两提两转”,强力实施“三种教育”、积极打造“四大团队”、努力创建“五大校园”,精细管理,内外兼修,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