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信阳市在农村改革中承担八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其中五项改革试点试验的相关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今年2月,原国家农业部一纸通报再次让世人聚焦信阳,聚焦信阳农村改革。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国对“三农”问题解决路径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信阳面对“三农”改革难题,先行先试,用创新的办法冲破体制机制障碍,农村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十年来,从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到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从国家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到五项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信阳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叫响全国。
试点探路,在创新中担当作为
信阳的农村改革起步较早。
作为传统农区、革命老区,信阳“三农”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信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272元,比全国平均数少了近500元;城镇化率33%,与全国相差12.7%;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足全国的1/3。
如何破题,路在何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嘹亮号角。
不甘落后的信阳人“勇吃螃蟹”,在领悟与酝酿中,在交流与碰撞中,在思考与探索中,一个大胆的鲜明主题喷薄而出:创办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推动老区新跨越。
说了算,定了干。建试验区、搞改革促发展成为信阳干群的共识。
老区信阳从来不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从改革开放之初继安徽省之后率先推行土地大包干,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劳务大市;从20世纪90年代潢川华英公司率先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到在农村土地改革、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医疗等方面的新探索,信阳人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先行先试,信阳农村发展改革的足迹清晰可寻。
农村土地改革是信阳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信阳市农村人口54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农民达240万人,人均耕地仅1.2亩,部分山区县人均耕地不足0.3亩。
“靠种田填不饱肚子,搞单干富不了村子”,怎样让种田者专心种田、务工者放心务工,深化土地流转,无疑是“真经良策”。
2008年12月,年过半百的日本农场主立松国彦,放弃日本爱知县海部郡飞岛村的2200亩耕地,跨越国界到大别山区腹地的新县浒湾“安营扎寨”承包土地,成为第一位来河南种田的日本人。他投资800多万元,创办了集发展日本水稻、大棚蔬菜、奶牛饲养于一体的原生态科技种植园区。一时间,新县土地流转引来“洋农民”的新闻占据各大报端。
无独有偶。2009年3月,光山县江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正式挂牌。信用社的主要业务是土地存贷服务。农户把自己不想耕种的土地“存”到合作社,并从合作社获得“利息”。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如此“三权”分立,便有了“江湾土地银行”。
信阳土地流转催生了一大批规模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统计显示,2009年年初,信阳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13%,流转50亩以上的大户有2000多户,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25家。
信阳在农村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认可。2009年3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来信阳调研,对信阳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信阳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土地流转方面在中部地区做得最好、农民职业培训做得有声有色。
2009 年 4 月 22 日,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从而拉开了全国首个省辖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幕。
先行先试,在改革中披荆斩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央媒体曾形象地说,信阳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每一个变化都是新的。
诚如斯言。信阳人在理念上吐故纳新,在制度上破旧立新,在举措上改革创新,大胆地改、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农村改革大戏好戏连台。
请看这一个又一个“第一”——
光山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土地银行”;浉河区创办了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罗山县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县在全省第一个引进“洋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平桥区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村卫生室模式叫响全国……
这诸多第一的背后,意味着信阳农村改革正在破题。创办“土地银行”,让耕地“转”起来;发展社会化服务,让产业“强”起来;推行“五权”抵押,让资产“活”起来;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乐”起来……土地流转、金融创新、社会化服务、农村社会保险、城乡一体等“八篇文章”浓墨重彩,八项改革稳步推进,八大机制同步创新。信阳农村改革风生水起!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全党全国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
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渐入佳境的信阳农村改革捷报频传:继2012年3月成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之后,2014年11月,信阳市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信阳农村改革站在了新的起点。
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信阳最初承担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进农业补贴办法、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扶贫开发综合改革4项试验任务,后来又增加了重要农产品收入保险、创新农村融资担保方式等4项任务。今年下半年,又获批创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两项试验,成为承担试验任务最多的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
“这是基于信阳具有‘三农’问题的典型特征、改革的现实紧迫性和先行先试的实践基础,具有革命老区的政治影响、典型示范的辐射效应,以及信阳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的贡献。”信阳市农办副主任袁野是信阳农村改革的全程参与者、见证者,有着深入的思考,“省试验区解决的是面上的问题,国家试验区涉及的课题则更具体。但两者一脉相承,当年省试验区的改革课题,有些在深度推进,比如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等。有些随着形势的发展被国家更高层次的制度设计所取代、融化,比如新农保。”
深入推进,在实践中引领发展
邓小平曾经指出:“改革就是一场伟大的试验。”信阳农村改革试验的成果不断提高了自身“造血”机能,引领了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给这块红色的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
潢川县九龙春天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全省最大的食用菌食品精深加工科技园。该公司依托6个合作社在县内万营村建立香菇基地,吸纳全村103户和相邻的林营村65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凭借7万元的政府担保贷款股金,在合作社务工取酬的同时,每年享受7000元分红,开始脱贫致富。
作为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产物,全市5000多个专业合作社、2500多个家庭农场,助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成为新时代老区引领群众就地脱贫的重要力量。信阳探索创新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美丽乡村建设+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的“八种模式”在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作为优秀典型被推广介绍,受到了全国关注。
市里每年拿出20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并对特色农业实行奖补,打造了茶叶、畜禽、优质水稻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3个;培育了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实现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69个,叫响了华英鸭、信阳毛尖、羚锐制药、潢国粮业等一批国家级“农字号”知名品牌;“农业+旅游”“农业+电子商务”等以农业为核心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链与价值链前后延伸、融合发展,既为全市如期脱贫提供了坚强保障,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项改革可圈可点,试验成果有目共睹。信阳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林业要素市场服务新体系、公益林管理经营新机制和林权流转公开平台。全市780多万亩集体林地产权明晰,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5亿余元,林下经济产值近60亿元。31家合作社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和河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7月,信阳被国家林业局、国家人社部评选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新县、商城、光山、浉河、罗山五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画里乡村、梦里老家”的新县西河原是一个贫穷荒芜的山村,通过整合资金引导群众进行保护性改造,把破旧衰败的村庄建成了城市人体验“乡愁”的乐园,成为全国11个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景观村落的乡村之一,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信阳整合涉农建设资金结出的硕果。
为发挥涉农资金的“拳头效应”,信阳围绕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四大领域”集中投放,整合范围扩大到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部分农村社会事业和生态环保等领域。通过资金整合,信阳建成了3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25个贫困村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乡村旅游重点村。仅2017年,全市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1亿元……
改革春潮涌,豫南天地新。信阳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试验不仅成为全市农村发展的主旋律,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为国家农村改革提供了经验。2016年12月、2018年2月,原国家农业部先后两次发文,对信阳五项改革试点试验的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予以通报。“建立县级层面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协调机制”“整合使用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扶持发展家庭农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等改革成果,连续三年转化写进2015-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之中。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农村改革先行先试,是时代赋予信阳“三农”人的责任担当,是国家授予老区人民的无上荣光,是历史给予老区信阳的重大使命!大别山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旗将永远高高飘扬!
(压题照片为浉河区柳林乡的现代农业大棚。本报记者 郝光 王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