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喜看稻菽千重浪


——全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信阳站集中采访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徐冉

9月的信阳,稻谷飘香,满目金黄。

9月17日至18日,为迎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来临,省委宣传部邀请中央媒体,组织省直和市主流媒体对信阳秋收情况进行集中采访报道。一场以“乡村为主场、农民为主角”的丰收乐章缓缓在山水信阳奏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中,我市农村农民农业的成功转型迎来硕果累累,喜事连连。

喜事一:虾田结出幸福果

将捕捞网用力一提,再收网一倒,便收得小龙虾、田螺、黄鳝满钵,这在90后农场主罗娜看来,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工作。在罗山县子路镇,这位1992年出生的女生通过自主学习农业知识和农机操作,在2013年大胆地流转了附近村庄1600多亩土地,成立了金凤家庭农场,试验稻虾共作,如今不仅靠小龙虾获得年纯收入50多万元,连虾田水稻也因不打农药、绿色健康而被当地米厂以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收购,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

无独有偶,稻虾共作带来的转型蝶变在潢川县更是随处可见。在文尧水产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和黄国粮业养殖及加工基地,一条涵盖苗种繁殖、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的稻虾产业链清晰可见,“品牌+”“市场+”“互联网+”等营销模式的积极探索,给采访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行“稻虾共作”模式,通过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给予补助,实现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突破。仅潢川县养殖面积就达19万亩,其中稻虾共作面积16万亩,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带动2740户贫困户3.3万亩,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致富。

喜事二:农田闯出新天地

在罗山县子路镇问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水稻生产基地,一辆辆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间往来穿梭,理事长陈贵权站在田埂边往远处眺望,感慨良多。

“今年的水稻光照充足、水量充沛,又是一个丰收年!”陈贵权告诉记者,从2009年他便开始流转承包附近村民的土地,从事集约化粮食生产,随着规模的逐渐壮大,两个儿子也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回到家乡,来到父亲麾下。

目前,父子三人共同成立了“子路问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子路问津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900多亩,拥有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犁田机等各类大型农机具38台。每年为附近村民增加务工和流转土地费用250多万元,纯利润60多万元。

眼下正值水稻抢收季节,罗山县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今年该县小麦播种面积41.52万亩,总产量2.26亿斤;夏播水稻面积98万亩,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预计总产量11.76亿斤,丰收可期。

喜事三:智慧农业谱新篇

只需鼠标轻点,坐在办公室即可实时监测到稻田的土壤墒情、气象环境、生长状态,这在光山县青龙河农机合作社的农业云平台上成为了现实。通过在农田中安置传感器,水稻从发芽到抽穗的整个过程,都可直接反映到云平台的生长检测区域,这一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令采访团记者耳目一新。

在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可视化的同时,合作社理事长刘正礼积极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开展富硒大米生产试验,并着手打造“正礼”品牌,推动产品进超市,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农户种粮收入,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增收。目前,该合作社年完成机插秧面积5万亩以上,为1200多户农民提供了育秧、机插秧服务,形成了育秧、旋耕、机插、施肥、收割全过程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在商城县河凤桥乡辛店村绿色田园合作社,农民一样把水稻种出了新花样:头茬水稻收完,只需进行简单的农田管理,收割过的稻田里,留下的近40厘米高的稻茬很快开始萌芽,不久之后整个稻田又将是绿油油一片,亩产可达到“头茬1200斤+再生季500斤”的水平。据了解,该县今年5万多亩再生稻,有望为当地水稻增产2000万斤以上,当地农民的收益也将增加上亿元。

两天时间,采访团深入罗山县、光山县、潢川县、商城县,走田间,听民生,话丰收,现代农业展现出的良好氛围,给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们纷纷表示,农业走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他们将用笔触镜头传递信阳喜人的秋收景象,讲好信阳丰收的好故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