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记者在基层采访脱贫攻坚时,基层干部反映脱贫的最大“法宝”莫过于“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与国务院督查组点赞的新县脱贫“三股劲”鼓足精气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扶贫不仅仅是物质扶贫,更要让贫困群众的“脑袋”和“口袋”同时富起来。
物质贫瘠不可怕,精神缺钙最可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成果。但是也要意识到,仍有少数贫困群众对“要我脱贫”的想法多,对“我要脱贫”的行动少,对“等靠要”的思想依赖多,生怕“脱了贫少了扶持”。有了这样的“精神短板”,自然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人不怕贫,就怕失志。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从全面推进转为集中总攻阶段,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更要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起奋斗之志,补齐“精神短板”,就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各项扶贫开发政策向贫困群众讲清,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消极被动现象,就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当地的扶贫开发项目中,让他们“劳有所乐”。
“输血”一阵子,“造血”一辈子。当下,脱贫攻坚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阶段,只有引导贫困群众鼓起“精气神”才能走上“小康路”,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搴旗拔寨,攻下贫困的堡垒,建成全面的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