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老党员志愿守护红军洞群逾半世纪 张爱华:是党和红军养育了我,我要用一生来报恩


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 周涛)“红军洞群是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埋着不少烈士的忠骨,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精神的见证。组织把守护它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就得好好完成!”9月2日,新县郭家河乡77岁的张爱华老人和往常一样巡山归来,见到来访的本报记者这样说。

初秋的山乡天高云淡,到了晌午依然炎热。张爱华口中的红军洞群主要分布在郭家河乡湾店村被称作“后山”的鸡公寨里。一番攀谈后记者得知,张爱华的父亲张贤盛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旗兵,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由于誓死不肯透露组织信息,他被敌人折磨致残;母亲黄本英也是红军游击队员。那时,年仅7岁的张爱华落入敌手,后来幸运地被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救了出来。“我就一直在部队里长到十几岁,组织上让我在学校读书,后来又安排我在村里当教师。”她说。

1964年,从郭家河乡走出来的著名老红军、曾任河南省委领导的刘名榜回到故乡,张爱华参加了接待。“刘书记拄着拐杖来到后山,激动地指着一个个山洞说,这些都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哪个山洞发生了什么故事,他都能说清楚。他嘱咐我要守好这些洞,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爱华说。

一诺重千金,一诺守一生。从此,看护红军洞群成了张爱华此生最重要的事业。丈夫是村干部,平日里忙于村里事务,但非常理解、支持她。山上没有路,张爱华自己抡起铁锥、铁锹开路;村民家谁有红军遗物,她上门收集;一发现有人破坏山体,她就拉上丈夫跑过去制止。20世纪90年代,有人拉着机械、物资进山,企图开石贩卖,张爱华赶过去劝阻未果,就豪言以命相搏:你如果敢开山炸石,我就与山石同归于尽!对方只好撤出大山。鸡公寨上,“晏春山烈士”和“红军洞群”两块石碑巍然矗立,引人注目。张爱华告诉记者,这两块碑的“项目”是她今年刚“跑”出来的。“跑项目”源于她曾撞上“行贿”:当时,附近要修公路,施工方想就近到后山上采石,知道张爱华会“碍事”,就让人拿了一叠钱找她,被她坚决拒绝。有此“遭遇”,张爱华就想立个碑作为保护标志。她找到县文物保护部门并赢得支持,很快,两块石碑就在山间立了起来。

张爱华身材瘦削,虽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铄、腿脚灵便,她在山间穿行,年轻的记者跟在身后都相当吃力。“以后您走不动了,这些洞群由谁来看守呢?”记者问她。“是党和红军养育了我,我要用一生来报恩,只要能动,我就会坚持守下去!到哪天我真的走不动了,相信组织也一定会安排好的。”张爱华这样回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