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良
我与李芳是原信阳师范学校的校友,但从未谋面。我比她晚三届,她毕业那年的秋季我才入校。
不过,我相信许多人同我一样,从媒体报道的李芳生前的一桩桩感人事迹中,从她的一帧帧工作生活的朴素剪影上,已经目睹了李芳从学生时代到离世前不同时期的音容笑貌和动人风采:从信师三年的青春岁月和青涩成长,到勤勉敬业、默默奉献乡村教育29载,直至今年6月11日下午那一刻面对失控的车辆冲向学生时张开双臂的奋力一挡,无论是作为一个团结进取、立志教育的信师学生,一名热爱三尺讲台、扎根家乡杏坛的农村教师,还是一位舍己救人、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在媒体记者的连续报道下,在亲人、老师、同学、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动情讲述中,李芳的形象都是那么真实饱满,那么亲切感人。仿佛,李芳就微笑着站在我们面前,触手可及;仿佛,李芳还没有走远,就活在我们中间……
李芳虽然父亲早逝,但从她和二姐对她同学无私大度的关心关爱上,可以看出友善的亲人和良好的家风对她成长带来的润物无声的影响。她安慰初来乍到、远离亲人、孤独想家的室友;她经常周末带家远回不去的同学到郊区家境并不宽裕的二姐家“打牙祭”;她带头筹款送突发重病的同学到医院治病,并经常前去看望,还在二姐家炖汤送到医院让他补充营养;毕业后,每次有同学从外地到信阳,她再忙都抽空接送,并拿出微薄的工资热情招待,而遇同学聚会别人做东时她又总是想方设法替别人省钱……
信师三年,李芳在信师所受的教育我非常熟悉,她的成长经历我也感同身受。虽然信师毕业的学历在今天看来很低,但我一直以自己作为一名信师的毕业生而自豪,因为我觉得有着光荣传统的母校是注重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和师德教育的师范教育的成功典范。这三年是我们师范毕业的学生一生中成长最为关键的三年,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的时期。如果说,工作已经26年的我虽然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转折和从教育到行政的转行,但仍然保持着爱岗敬业的职业习惯和理想主义的个人追求,那主要是母校三年哺育的结果,刻下的烙印。我想,我的优秀校友李芳同志一定更是如此。
我们的英雄校友李芳走了,带着我们深深的感动和自豪,也留下我们无尽的惋惜和怀念。我觉得,我们在大力宣传英雄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的高尚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发现和褒扬更多活着的英雄和好人。我们不能埋没更多平凡的好人,不能忽略更多活着的英雄。好人长期默默奉献往往不求回报,但我们不能亏待好人;英雄一时的惊人壮举也并非为了不朽,但我们对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也不能停留在一时。值得欣慰的是,我省、我市对李芳同志的宣传学习活动正在不断深入、持续升温。省委、市委均做出了追授李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李芳同志学习的决定。不久前,《信阳晚报》连续推出“透视信阳好人现象”三篇系列述评,并被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更多我们身边活着的“信阳好人”被群众、媒体发现和称颂,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褒奖:在泰国游船倾覆的危难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勇救四人的信阳小伙张皓峰,跳水救人不留姓名的刚从焦作返回信阳定居的信阳女士董勇、新县二中教师金诚,善良助人的信阳籍女兵司晓俊,以及拾金不昧的罗山县村民李尧清、包付群……
李芳是一位英雄,一个好人,更是一名师德高尚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师德高尚了,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才能一代一代地不断提升道德层次和文明水平,累积起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但是,教师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要面对油盐酱醋、养家糊口和得失荣辱;学校也不是绝缘于社会的“真空”,难免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侵袭。要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就要营造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大环境,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的做人表率,那么,承担着社会管理责任的各级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是普通公民的道德示范。习近平同志2004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经在《求是》杂志发表过一篇讲从政道德的文章,题目叫《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文中说,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共产党人的官德,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官”是人民的表率,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这也说明,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在群众面前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效。
作为一名曾经的乡村教师,我由于种种原因离开教育岗位进入行政机关,到了条件相对优越的都市生活。在面对昔日的老师和同学时,我常常感到愧疚,觉得自己做了一名教育战线的“逃兵”。因此,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不管岗位如何调整,职务怎样变迁,我总是想着要始终恪守“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工作,力求有所作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决不允许自己沦落为一个慵懒懈怠、尸位素餐甚至以权谋私的令人鄙视的小官僚。
最后一点,李芳没有牺牲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也不是因为无法医治的重症离开人世的,而是倒在了完全有可能避免的交通事故的滚滚车轮下。每每想到这一点,总会令人十分痛惜。希望有关部门在大力宣传学习李芳同志英雄事迹的同时,从李芳不幸罹难中汲取血的教训,结合正在进行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敬畏规则、珍爱生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风尚,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放心满意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市国资委党委委员、总经济师,原信阳师范学校1992届毕业生。本文根据作者7月31日在市国资委机关学习李芳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